盤點10大串流音樂APP特別功能

以實體唱片銷量論成績已是萬劫不復的時光。在千禧年之後,隨著網路的興起與普及,加上行動攜帶裝置的推波助瀾,音樂消費模式從購買實體唱片轉移到線上聆聽串流平台,從過去的「擁有音樂產品」(ownership)演化成現在的「立即享受音樂」(instant access),不僅顛覆了所謂「流行」、「暢銷」、「受歡迎」等字眼的定義,同時掀起了革命般的消費模式,使音樂聆聽走入嶄新的閱聽時代。
當付費訂閱模式逐步趨向音樂享受主流,許多串流音樂品牌也順勢而起,無論是2005年在台灣首創的KKBOX,或2006年從瑞典走向全球的Spotify,乃至近期積極搶灘的Resso,各種服務的橫空出世,無疑提供使用者更豐富多元的消費選項。
去年初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世界各地不同程度的封鎖、聚眾限制及出入境管制,而足不出戶的生活使串流音樂平台一支獨秀,在疫情之下發揮優勢,不但扛起了增長大旗,還成功彌補了其他如現場演出、周邊商品販售、數位唱片、實體唱片等項目下滑的收入。據國際唱片業協會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he Phonographic Industry,簡稱IFPI) 的2021全球音樂產業報告,全球共4.43億付費訂閱用戶,音樂串流平台 (包含付費訂閱用戶與廣告支撐用戶) 的收入便佔全球唱片市場總營收的62.1%,比2019年增加了19.9%。
Apple Music
2015年上線服務的Apple Music是目前美國付費訂戶最多的串流音樂服務。主打提供超過7500萬首歌曲的Apple Music以西洋流行樂居多,當中還包括許多歐美歌手的翻唱作品,搭配獨家歌單及電台直播,而年初的產品更新,也加入了「立即聆聽」、全新的「搜尋」、個人廣播電台和「自動播放」等功能。今年6月,Apple Music更是免費提供無損壓縮音樂的附加服務,讓用戶使用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的空間音訊(Spatial Audio)功能,藉由多維度的聲音與清晰度,使聆聽體驗彷彿身歷其境。
Apple Music最大的市場優勢即是有廣大的蘋果使用者當後盾,同時又與Apple各項產品功能整合極好,在iOS上使用還可以透過Siri協助用戶辨識音樂、播放指定歌曲等,同時還可於Android系統運行。
JOOX
騰訊旗下的JOOX於2015年在香港發跡,之後還進軍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和緬甸,而南非則是亞洲以外的首個市場。JOOX擁有超過3000萬首曲目,粵語及華語歌曲算是相當齊全,同時也有不同語言風格的歌曲、音樂電台、唱K功能及能上載短片等。
JOOX提供「付費」和「免費」兩大方案。付費用戶不但可隨意暢聽曲目,而且還可以享受「拍住唱」K歌功能,凡是播放歌曲名稱旁邊出現「SING」字樣,便代表支援「伴唱」功能,用戶可與自己喜愛歌手們對唱。免費用戶則以限制的服務聆聽音樂,當中包括聲音廣告穿插、切換歌曲次數有限、無法下載歌曲離線收聽等,但亦可通過收聽廣告、分享歌曲等方式獲得數小時的免費VIP服務。
KKBOX
串流音樂「始祖」KKBOX是全球第一家提供串流服務的音樂品牌,目前服務地區包括台灣、香港、澳門、日本、新加坡及馬來西亞。擁有超過7000萬首曲目的KKBOX,除了華語流行音樂,歐美日韓等其他語系的歌曲數量也相當豐富,而且還有原創的音樂娛樂內容,包括藝人專訪、主題歌單、特別企劃等,以及獨有的「一起聽」社群功能,讓用戶貼近歌手名人,一起交流音樂或對話。此外,「即時動態歌詞」也是強打的特色之一,在中文歌的歌詞完整度領先其他品牌,但外語歌曲仍有缺漏。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起戮力推展台灣Podcast市場的KKBOX,近期推出的「音樂嵌入」功能,讓Podcaster透過Hosting平台Firstory上架Podcast節目,並可以從KKBOX曲庫中選擇想要插入節目中播放的音樂,成功為Podcaster解決受限於版權相關限制。
LINE Music
LINE Music於2015年在日本上線,直到2019年才正式進軍台灣。雖然音樂曲庫已超過5400萬首歌的數量,由於音樂版權因素,台日歌庫因此無法共同使用。LINE Music結合台灣最大通訊軟體LINE的優勢,除了基本的聽音樂服務,所有音樂還可以支援LINE鈴聲、來電答鈴及聊天室背景音樂,而且還能把音樂加到LINE的個人主頁上,讓用戶透過音樂在社群上,分享個人心情狀態 。
今年5月, LINE Music還推出虛實融合的全新LIVE付費在線直播服務,為用戶提供音樂活動登錄、會員購票取得觀看權利、會員購票紀錄通知、活動前透過LIVE專屬官方帳號即時提醒等一站式體驗。名為LINE MUSIC LIVE的服務也包含智慧型手機、平板、桌機的高畫質觀看,以及直式或橫式全螢幕呈現,未來各類型的娛樂展演活動例如演場會、頒獎典禮、音樂講座或粉絲見面會,均可透過LINE MUSIC LIVE購票線上參與。
MOOV
電訊盈科(PCCW)旗下音樂平台MOOV是2006年推出,為香港首個本土串流音樂服務,支援的平台主要以Android和iOS為主,而電腦版的Windows、Mac系統則只能透過瀏覽器播放歌曲,並且無法享受Hi-Res音質。MOOV提供了16bit的CD品質音樂串流,以及24bit的Hi-Res音樂串流,但部分並不是原生的Hi-Res音訊,而是將16bit/44.1kHz的CD品質音樂升頻而來。
主打「香港在地元素」的MOOV,不但粵語歌曲極為齊全,同時也集合了華語、K-pop、J-pop及歐美等音樂,自家製作的現場演唱會MV,配合運動節拍的「跑動音樂」等功能。此外,「音樂自療」的亮點功能是由多位外國註冊的音樂治療師製作的「音樂自療」系列,讓用戶透過音樂達到療愈身心的效果。
Resso
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推出的「社交音樂串流平台」Resso於2020年3月,搶先在印度和印尼上架,至今已累積約有100萬的App Store和Google Play下載量,其中60萬來自印度,40萬來自印尼。Resso的核心目標受眾是Z世代 (意指在1995-2009年間出生的人),因此將重點首先放在以上兩大市場,因為相較於全球其他國家,印度和印尼的年輕行動用戶群體基數龐大。
主打「評論」 (comments)、「歌詞引用」 (lyrics quotes)、「歌詞效果 」 (lyrics effects)和「氣氛」 (vibes) 四大功能的Resso可以實時播放歌詞並允許用戶在每首歌下面進行評論,同時還可以製作帶有音樂伴奏的動圖和影片。此外,Resso會按照用戶的音樂偏好推薦歌曲,在打開app後可以直接聽到歌曲,上下滑動即可實現切歌,像極「音樂版TikTok」。
SoundCloud
於德國柏林發跡,目前已涵蓋190國的串流音樂分享平台SoundCloud一直獲得線上與線下音樂人的青睞,很多尚未成名的歌手、音樂人、樂隊皆在這個平台發表作品,同時也是很多音樂同好們「發掘好聲音」的去處。雖然在串流音樂的方向與發展都不及其他品牌,但手機板的「Stations」串流功能,方便用戶自製個人Station,只需輸入一首歌名或搜尋一個關鍵字,讓Stations依據輸入的選擇,製作一個播放清單,與網站版本的「Related Tracks」相似。
SoundCloud也在今年4月起,正式使用新的版稅分潤機制「Fan-powered Royalties」,以「使用者中心制」(user-centric model)為概念,讓「單一聽眾的聆聽時間」取代「整體聽眾的點聽比例」,給予獨立音樂人支持、成長與新的機會。
Spotify
全球最大的串流音樂服務Spotify以口碑領先其他品牌,無疑是近年來討論度最高的音樂串流平台之一。Spotify挾著良好的用戶介面,超過5000萬首的音樂曲庫,並主打英語和外國歌曲深受消費者推崇,同時也依據用戶最新播放歌曲進行辨識,製作新歌單,而且還精準地推薦相似風格的藝人,協助用戶迅速找到同類型的歌,成功增強對服務的黏著度。
立即在Spotify平台加入成為SOL 聲活圈粉絲,聆聽精選歌單。
針對不同的客群,Spotify提供了多樣的消費選項,除了免費卻含有廣告的「Spotify Free」方案及不受廣告打擾的「Spotify Premium」,還有伴侶雙人使用的「Premium Duo」和最多可享受6個帳戶的家庭方案「Premium Family」。
今年初,Spotify也宣布服務將再度進化,為Premium付費訂閱用戶升級至無損音質「Spotify HiFi」,以CD品質的無損音頻格式,透過用戶手中的播放裝置、支援 Spotify Connect平台的揚聲器等,提供高品質音樂。
TIDAL
TIDAL由挪威奧斯陸的科技公司Aspiro打造,2015年年初被美國饒舌歌手Jay-Z的公司Project Panther Bidco Ltd.收購,自此大規模推廣走上了串流音樂之路,而今年第二季更是由Twitter創辦人Jack Dorsey共同創立的支付服務Square以2.97億美元買下多數股權。
TIDAL是最早推出無損音樂以及Hi-Res音樂的串流平台,透過MQA(Master Quality Authenticated,即是母帶質量認證)數位編碼格式將高解析音樂檔案 (最高支援24Bit/352.8kHz) 濃縮成更小的檔案格式。TIDAL的7000萬首曲庫相當龐大,英語歌曲尤其齊全,但是華語歌曲相對少一些,而且搜尋優化和翻譯也稍微不足。然而,TIDAL收錄超過25萬支高解析度音樂影片與原創影音內容,同時也支援手機、平板、PC、智慧喇叭、車載平台播放,並且在全球超過56個國家地區上線服務,即便市場佔有率不算太高,但仍是音樂發燒友們的首選。
YouTube Music
挾著影音平台龍頭的Youtube Music已在歐美、日本等市場發展了一段時間,近年才佈局亞洲。Youtube Music提供iOS、Android App以及網頁版本,將在YouTube聽歌的體驗,集結於手機應用程式,而最大的產品優勢在於影片資源的整合,除了依據使用者在Youtube觀看的音樂內容推薦歌單. 同時還可以將歌手的演唱會live影片、MV或素人創作、翻唱等內容加入播放清單。
YouTube是目前全球第二大的搜尋引擎,而YouTube Music會依據強大的搜尋演算法,透過用戶搜尋行為的脈絡,推薦最貼近個人偏好的音樂,即便搜尋時輸入有誤,系統還是有辦法為用戶推薦想要的音樂。然而,比較可惜的是,在YouTube Music上能搜尋到的內容,其品質並不一致,有部分媒體無論畫質、音質都不佳,與其他串流音樂平台主打的「音質保證」稍微不同。Youtube Music的方案規則類似Spotify,除了免費卻含有廣告的「Youtube Music」方案,也有無廣告且可背景播放的「Youtube Music Premium」。
立即點擊 ☛ 發掘5個TikTok必聽流行音樂新星
Cover Image:KEF
文 / 劉貴雄
音樂產業工作者,曾在索尼音樂、KKBOX擔任要職。視音樂為生活的重心,生命的養分。樂於參與文字創作,為音樂及文創產業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