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曉君排灣族部落探訪記

耳福音樂有幸受到風潮音樂的邀請,拜訪排灣族原住民歌手戴曉君的部落。
很多人(包括自己)都會先入為主地認為原住民都很會唱歌,確實,從曉君和家族友人身上聽見,他們的聲音彷彿都具備天然的穿透力,當他們一起發出聲音的時候,我們的腎上腺素就會大量分泌。走進部落,體驗兩天一夜短暫卻深刻的探訪,我們會不自覺地愛上原住民自由奔放的生活狀態,一起烤烤肉、喝喝酒、彈彈唱唱、沉浸在富有生命力和能量充沛的音樂氛圍裡,聆聽那些發生在部落裡,充滿著人味和溫度的故事。
前往屏東沿途景色很賞臉
從板橋火車站搭乘普悠瑪列車到枋寮,沿途風光旖旎,像畫一樣不真實,有別於台北繁忙景象,路見很多平房草地,耳機那頭正溫習著曉君專輯《裡面的外面 Insides Revealed》,作品充滿力量感,音樂裡遼闊澎湃的氣勢,讓原本寧靜的景觀,顯得生氣勃勃。
落地之後,曉君親自到車站接待我們,乘著曉君的車,途經充滿綠色樹木的山林,曉君一面開車一面向我們介紹每個標誌性地段的由來,抵達民宿之前,我們來到牡丹鄉河流的下游,曉君說她曾經帶過很多城鎮來的朋友,到這裡感受風和吶喊,在人潮擁擠的城市待久了,身體的拘謹和壓抑已成習慣,早已忘了怎麼將身體裡的情緒釋放,下車之後,曉君用非常明亮厚實的嗓音往山谷間吶喊,在都是山背的對面,塑造了一個極為寬闊的音場迴盪,我瞬間全身雞皮疙瘩,好久沒有聽見這種聲音和大自然之間的震動。麻木已久的身軀,瞬間因為這個叫聲而甦醒,這是大自然帶來的感官體驗。
曉君的部落位於屏東縣,牡丹鄉石門村的「馬嘎地」(族語「可以的」意思)農莊部落。裡面有這一片火龍果園和一家民宿。除了曉君,媽媽和友人之外,這個空間上還住著4隻貓咪和3隻狗狗。特別記得其中兩隻貓咪叫默默,亮亮,還有不斷搖著尾巴的狗狗搖搖。山地氣候涼爽,生在這裡的小動物們都格外浪漫又有情調,狀態非常地Chill和Layback。讓長期生活高強度運作的我們,也逐漸卸下我們的武裝,變得怡然自得。
探訪族裡的VuVu(族語「老人家」的意思)
用族語進行創作的曉君,肩負著記錄文化、符號、語言的使命感,為了讓我們深度去體驗族裡的傳統、生活和脈絡,曉君帶我們到部落裡VuVu的家,聽他和VuVu訴說,吟唱著部落裡傳統的族語歌謠,聲音和旋律裡流露的每一股滄桑和哀怨,都有淵源和由來。
大至歷史長河中日軍重創而人口大減,官商外來者的進駐和侵佔,開發的巨大水庫讓純樸的原住民生活型態產生了質的變化,無所適從。小至生活中一些耐人尋味的趣事,如火龍果園遭受猴子破壞,狩獵的時候只能使用暗號互通,出發前不能說出「狩獵」二字,不然當天就會毫無斬獲等風俗傳統,我們發現原住民與環境的相處和羈絆很深,對於土地的熟悉和信任,滋養著他們的創作,豐厚飽滿的生命力,源於對部落裡親情和血緣連接的濃厚情感,令人動容。
一首〈戰歌〉推薦給還沒聽過戴曉君的人
耳福音樂熱衷於搜集各地音樂人的心路歷程、創作動機和背後的故事,這一次的深度探訪,也在曉君為我們準備的民宿空間裡閒聊起來,好奇心蠢蠢欲動的促使之下,曉君大方地侃侃而談。大學時熱衷於玩樂團的曉君,當時認定自己是一名搖滾歌手(Rocker),畢業回鄉之後回到恆春,在某次機緣巧合下,有位阿姨問她要不要到社區大學和許多玩音樂的朋友一起,曉君説自己只想玩樂團,阿姨説社區大學裡的人都很熱衷在玩音樂,曉君不疑有他,便跟著阿姨去到社區大學。抵達之後,發現在社區大學現場玩音樂的都是阿公阿嬤等樂齡人士,不禁感到有點錯愕。
既然人都來了,曉君帶著自己的一顆鼓,開始跟這群玩音樂的老人家們玩在一起,之後還組成了一個樂團,叫做「海角168」。某次「海角168」受邀參演墾丁春天吶喊音樂節,曉君和阿公阿嬤們一起上台演出,演出前曉君還跟阿公說,上台前你要比出Rocker的手勢喊出「Rocker!」,阿公生怕自己上台後會忘記,先在台下把手勢折好,一上台大喊「LOCO!」,結果這個「LOCO!」比「Rocker!」更酷,全場熱烈尖叫。
曉君突然意識到,年輕人陪伴在老人家身邊,他們都很開心滿足,頓時聯想起自己部落的老人家,他們的臉上是否也曾露出過這般燦爛的笑容?於是,她回到部落,開始學習用族語去創作。寫歌的動念源自於恆春閩南傳統樂器「月琴」。月琴似乎在冥冥中引領她回來探尋自己部落的文化脈絡。月琴的個性在哪裡?它和部落的關係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月琴和部落裡有些歌謠的音調如此相似?
就像老人家只需要一把月琴就能完成一首歌,曉君想寫一首歌,用聲音搭配一把月琴,之後,曉君寫出了這首〈戰歌〉,簡潔有力的族語歌詞寓意深遠,講述關於土地的捍衛。三年前,曉君當了部落青年會會長,受邀到菲律賓參加跨國原住民抗爭運動,發現當地年輕的原住民,在大學畢業後就加入NGO組織,清楚知道自己想捍衛土地的使命,他們的領袖捍衛著自己的土地,卻被政府視為恐怖份子,曉君到那裡演出時,那裡的領袖對他說:“如果我們是恐怖份子,那你從那麼遙遠的地方來到我面前,那你不也是恐怖份子?”這件事情帶給曉君極大的震撼,讓她開始反思身為部落的青年會長,要怎麼從自己開始做起,去支撐起自己的家鄉,於是,寫出了這一首〈戰歌〉。
不一定要做很大的事情,才是勇敢的人
有次演出後,有人問戴曉君今天為什麼沒有唱〈故鄉普悠瑪〉?全場哄堂大笑,原來有人聽完整場演出之後,還誤以為她是另一位原住民歌手紀曉君。2015年,戴曉君開始拿起月琴,邊彈奏邊演唱的她,有著自己獨特的音樂魅力。
她慶幸能找到和以往和解的方式,找到和土地的連接,往前走的動力,對人對環境的愛和關懷,對家鄉的認同,當建構自身文化認同時,便更清楚該怎麼去梳理自己的主體性和話語權。當聊起自己的音樂和部落的「使命」時,不禁流露出內心柔軟的一面,面對「文化」和「使命」這般嚴肅的議題,在她到訪世界各地巡演之後,她說:“每當回到部落,視野一遠,內心就很孤單”。
不停探索著如何找到和部落年輕一輩共通的語言,讓年輕一輩更在乎教育,在乎環境、在乎文化,曉君説:“你不一定要做很大的事情,才是勇敢的人。”
辦音樂節的時候,她和年輕人說,只要能做到「分享,分勞,分憂」這三點,就是部落的孩子,是一個不簡單的人。
剛強與溫柔並重的音樂勇士
以採集維生,部落裡的女性通常都在河邊抓螃蟹、撿螺、採集野菜,男性則是進行比較大動態的活動,比如狩獵。有別於部落裡的其他女性,曉君小時候和爸爸哥哥一起去山上狩獵,對於刺繡比較沒興趣,也曾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被父親帶錯了?當時竟也沒有受到部落裡的長老們所阻止,曉君還曾經用父親傳承給自己的獵槍打到老鷹。
族語創作的方面,曉君的動機非常純粹,她希望當她演唱自己的族語創作時,可以感動村里的老人家們,讓他們聽了能會心一笑,那就成功達到她創作的目的,而我們深信這種溫柔和純淨的品質,還可以感染更多的聽眾。
音樂和文化上的啟蒙
曉君從小就被哥哥帶著到山上進行類似特種部隊的訓練,野外求生、鑽木取火,哥哥算是影響曉君很深的人物。據曉君說,哥哥個性雖然內斂低調,但對於文化有著強烈求知欲,渴望跟自己的文化以及長輩的生活連成一體,一直在實踐和原住民和部落議題相關的活動。
音樂方面,影響曉君至深的則是去年剛撒手人寰,綽號愛河國民歌手,為社會底層農民發聲的嚴詠能。對方是一位令人敬佩的歌者。第一次和嚴詠能一起演出,盛裝打扮的曉君,到了現場才發現要和長輩們一起下田割稻,身上都是泥巴髒兮兮的,就這樣開演了起來,當下準備好所有的樂器,在沒有音響設備的情況下一起打起鼓,透過那一次的演出,讓曉君對音樂有了不一樣的想像。
嚴詠能的音樂,無論小朋友、中生代、老人家都能朗朗上口,參與其中。現場音樂和所有人的互動,是集體生活狀態一種充滿感染力的抒發,這和曉君在大學時,想像中那種耍酷耍帥,有神秘感的距離不一樣。她頓時被啟發,相信音樂可以是一輩子的事情,音樂想要傳達的意識和意義,也可以在社會運動中去體現,進而鼓舞人心。
巡演裡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演出
曉君印象最深刻的演出,是在萬那杜共和國裡的一個小村莊,觀察到那裡的居民生活方式非常原始,倏地有種來到Discovery頻道拍攝場地的既視感(Déjà vu),這個地方依然存在著頭目制度,因為海平面的上升,導致島裡面僅剩下一個管子裡的水源能飲用,其他的水源都是鹹的。讓曉君難以想像的是,連梳洗用的水源,都需要在地的接待人從遙遠的地方把水提運過來。
為了讓曉君一行人可以充電,同時又顧慮發電機聲音太大造成干擾,村民們還需要從很遠的地方啟動發電機。曉君和朋友們決定告訴他們自己不需要用電了,彷彿生活一切歸零,回到最原始的狀態。
而當地的音樂節,只有兩顆非常簡陋的喇叭,麥克風也東拼西湊地用了攝影機的腳架支撐,演唱到一半時,突然被喊暫停,海上出現一群穿著傳統服裝,划著船的人,往這方向前來,曉君的演出樂隊被暫停的那一刻,非常神奇,竟然沒有感到一絲被打斷的不悅,反而感覺特別地榮耀,當下場面的氣氛讓曉君深受觸動。
當地的婦女都只能都躲在家裡做事,所有的意見領袖,能手握麥克風,擁有話語權的都是男性,當身為女性的曉君可以在台中間拿著麥克風演唱,這史無前例的情況,讓所有躲在一角的婦女們,用難以置信的眼神,眼睜睜地看著站在舞台上的曉君和同行的其他女性表演者。那一刻讓曉君特別難忘。
專注在做事就是個完整的人,跟性別無關
《裡面的外面》這張專輯,彰顯著女性的堅毅和溫柔,縱使面臨各種考驗和挑戰,曉君依然無所畏懼,是部落裡智慧與勇氣並存的女勇士。具備領導風範的曉君,除了是部落青年會會長,也創辦了Kapanan部落文化音樂節,從13年前不到50人的親朋好友音樂聚會,到近年來聚集千人流量,仍不忘初衷地持續為傳承在地文化樣貌而努力著。曉君留下最後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段話:“當你一直很專注地在實踐,性別會抽離,當你抽離出性別的框架,你才覺得你是真正的人,我就是一個人,我就是想去做。”
窺探唱作人的私密歌單:
戴曉君的歌單裡近期常聽的三首歌,分別是:
每次派對狂歡有醉意時,她最喜歡哼唱:Lykke Li – I Follow Rivers
去年在曉君父親的告別儀式播放的一首歌:Jeff Buckley - Hallelujah
2019世界音樂節表演團隊,也是曉君很愛的樂團:TRAD.ATTACK! – Pass Pass
想聽更多原住民音樂,立即點擊 ☛ 新原民電音時代
Cover Image:李多吉
文 / 李多吉
在聽覺和視覺之間,尋找耳福和眼福。人生很難,因此同為策展人、品牌顧問和音樂製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