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聲音去旅行的YouTube頻道

毋庸置疑,聲音在我們居住的城市裡扮演至關緊要的角色。
無論是熟悉的施工現場、警笛轟鳴、車聲熙攘,抑或店主兜售商品的攬客吆喝聲,我們都可以在潛意識裡識別出自身經常出入或居住的城市、街區中,所存在的各種聲音細節。
對Kyler B來說,這些聲音具有更深層的意義。他所紀錄下來的環境聲景,讓人彷彿重返舊地,並藉此瞭解世界各處城市的風土環境。
造訪他的YouTube頻道Nomadic Ambience,可透過4K錄製的華麗視聽,進行一場場虛擬旅行。你彷彿徘徊在下著雨的紐約街頭、夜訪中國外灘,或者漫步在東京澀谷的鬧區。
自三年前上傳首支影片開始,Kyler B結合旅人和攝影師雙重身份,提供虛擬旅遊的視角,吸引逾50萬人次訂閱。
Kyler B的影片畫面精緻,透過自己多年造訪各座城市的聲音標記,與觀眾分享遊歷經驗。
聲景紀錄
Kyler B從幾個面向剖析自己熱衷環境聲音和雙聲道聲景的原因,除了來自對旅行的熱愛,就是他大半人生都在對抗失眠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由於注意力不易集中,我在夜間長期失眠,白天也很難專注。不過,我很早就決定與之和平共處。”Kyler B表示。
“直到後來接觸ASMR和氛圍音樂,從中獲得舒心的力量。”他進一步闡述。
“如果嘗試在YouTube上搜索ASMR,可能會發現很多稀奇古怪的內容。但對我來說,簡直像發現新大陸。那些細微的聲音,是那麼地療癒。”
往後幾年,Kyler B都會在旅遊時,在當地錄製四周環境的聲音。他極其享受這過程。
“無論是法國的咖啡廳,還是紐約的城市光景,我都想透過最接近原況的音質,讓人可以藉此體驗世界。這就是我經營此頻道的目的。”
Kyler B坦承,構思定案後的首個旅程,並沒有任何影音錄製經驗。然而,他原本就具備的攝影知識,終於派上了用場。
“與此同時,我也花費大量時間線上學習,盡可能吸收更多知識。當我發布第一支影片時,打從心裡知道它品質粗糙,但我也確信只要持續創作,必會有所進步。我不諱言,至今仍在摸索和學習中。“
夕陽西下的曼谷城市
認識一座城市
Kyler B透露,自己製作一支影片的時間短則數週,長則數月。
“期間,我不僅是花時間拍攝場景,還深入切實地探索該座城市,包含它的語言、文化和各種新的邂逅。”
然而,拍攝工作本身耗時多寡,就得看錄製的主題。
“一般的城市漫走影片系列比較純粹,通常一鏡到底即可。” Kyler B說。”因此,這類影片幾乎只需決定最終作品片長要多久,就能進行拍攝,再用上一天左右編輯就能上傳。”
另一方面,諸如日出、城市景觀和地景一類的題材,難度則較高。
“大部分拍攝日出的經驗,可能只會得到45分鐘左右的光線變化。然而,如果我想製作一個三小時的影片,有時就必須在同個地點和位置,進行三天以上的拍攝工作。”
墨西哥Los Cabos的海浪聲
“城市景觀的拍攝,同樣需要花費頗多時間。相機電池耗盡、感應元件因長時間拍攝而過熱、記憶卡容量超載等,都是常見的過程。”
電池和記憶卡的問題算不上真正難題,Kyler B坦言,最大挑戰始終是,如何讓最終成品在畫面和聲音的呈現上都無懈可擊。
“有時候我會找到一個美麗的地方,但是那裡充滿熙攘的遊客,或者毗鄰就是喧囂的高速公路。當我為了能錄製更乾淨清晰的聲音而在夜晚造訪,卻顯得太昏暗,無法拍攝到任何景物。”
Kyler B表示,自己在記錄每座城市聲音和景象的過程,也對各地產生了獨到的見解。他以日本首都東京為例,該地人口數量約900萬,比紐約的800萬人還多。
然而,他認為東京與紐約相比,總體而言安靜了許多。
首爾北村韓屋村的雨中景聲
虛擬體驗
Kyler B認為,自己的氛圍錄音之所以在聽眾間引發廣大迴響,一大主因是來自於它們聽起來很純粹。
“畫面中沒有在鏡頭前不停說話的影像部落客,也沒有任何背景音樂疊加,只有來自環境的自然聲音。對我來說,這是透過虛擬管道體驗世界的另一種方式。”
Kyler B表示,紀錄城市景觀向來是他最鍾愛的主題。
“我真的非常喜歡拍城市景觀,因為每座城市都有它獨一無二的聲音。東京聽起來與巴賽隆納完全不一樣,而巴賽隆納和洛杉磯市中心的聲音也截然不同。聆聽這些聲音時,你能從至微之處辨認那些讓每座城市獨特的細節。”
“這些細節有可能像是:東京的靜謐區究竟能多鴉雀無聲、摩托車在巴賽隆納的街道上揚長而去,或者紐約街道底下的地鐵呼嘯交錯等。”
在夜晚聆聽紐約,混沌而複雜,就像看一部電影。
然而,Kyler B承認在所有他造訪過的城市中,紐約仍是最特殊難忘。
“紐約所擁有的能量驚人至極,”他興奮地補充。”當我在夜晚聆聽紐約的聲景紀錄,雖然它混沌而複雜,卻感覺像看著一部電影在眼前放映。”
Kyler B認為曼谷的聲音在他遊歷亞洲的旅程中,顯得格外獨特。
“那是一座充滿大量音樂、耳語交談和摩托車引擎聲響的城市,” Kyler B解釋道。他接著也闡述對亞洲與西方城市之間顯著差異的觀點。
“最主要的不同在於,亞洲城市沒有受西方文化影響那麼多。” 他補充。
“其區別與人們的衣著或外表關係不大,更多體現在隱晦的內在層面,比方人們打招呼的方式、面臨尷尬情況的處理方式,以及他們的肢體語言。”
鬧市中井然有序的涩谷
“我發現在日本,即便路再小條,多數人都會遵行交通號誌,反觀紐約,只要沒有來車,人們就會直接穿越馬路。”
儘管目前累積了大量的錄音典藏,Kyler B預測在疫情過後,城市的聲音將發生劇烈的變化。
“我認為這是不可避免的改變。即使在一些較舊的影片(例如紐約)評論中,也有網友針對人群之間距離多靠近,或沒有配戴口罩留下評論,但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那些影片是在一年前上傳的,此一時彼一時,其實很難同日而語,” Kyler B解釋。
“我也覺得,其中一些城市要再次聽起來與影片中相仿,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
此刻,儘管各地的景象和規範不斷變化,我們仍慶幸有Kyler B的錄音提醒著世界不久前的樣貌。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世界便會重回以往的軌道,如同Kyler B在過去數年間所記錄那個模樣。
Cover Image: 由Kyler B提供
文 / Richard Augustin
翻譯 / Adri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