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古典但不古典的古箏音樂人Sara Heng

網絡上有許多她的古箏視頻,其中一段,她改編周傑倫的〈不愛我就拉倒〉,新穎的手法一下就抓住聽眾的耳朵,一曲奏罷,身旁的畫家已完成了周董的肖像。破格演出的新嘗試,讓人們開始注意到這個來自馬來西亞的古箏音樂人。
有別於我們對華樂演奏家的文弱或古肅的刻板印象,Sara則是個活潑健談的女生,這特點也從她擅長用古箏演繹各類流行曲可見,加上她仍年輕,經常接觸各類音樂,所以一切便似順理成章。
畢業自北京中央音樂學院,目前已是古箏碩士研究生的Sara在馬來西亞辦過多場售票演出,並且獲得極好的反應。這點對當地長期對華樂頗為冷感的觀眾來說素不容易。她坦言自己表演欲強,於臺上演出時的表現往往比閉門練習時還要出色,而觀眾越多越讓自己感到興奮。我們相信她是那種屬於越戰越勇的樂手。雖然自言個性比較懶散,但另一個優點卻是做事不畏首畏尾,敢於嘗試新事物。
談起為何選擇返回家鄉馬來西亞發展音樂事業,Sara認為主要因為此地就似一片完全有待潑灑上色的白紙。
“正因為這份空白,我才有發展的空間,而且不怕別人的指指點點。無論古典、現代或者POP的曲風,我都有機會去嘗試。”
反而在外國,尤其是中國,由於古箏的發展已十分成熟,所以可發揮的機會反而有限。
“我從未後悔回來(大馬),並且相信總有欣賞自己的人。”她說。
雖然古箏同樣能夠彈奏很另類的曲風,但她坦言那並非自己想全力去做的部分,因為仍然相信古箏的可貴之處,以及最應該做的是它傳統的部分,那才是大家最值得去了解的古箏之美,畢竟華樂在中國已流傳超過兩千年,既然身為古箏碩士,自當有傳承這份藝術的使命。原來在敢於跨界嘗試新曲調的同時,Sara絲毫沒有背離古箏原有的根。
如果你看視頻發現Sara彈奏古箏的姿勢前所未見,那是因為她來自一家除了音樂以外,也註重與動作結合的學院,所以觀眾所看見的是一種渾然一體的演出,當中包括了演奏者的表情和情緒,也包括服裝,對看演出的觀眾而言,感染力更深。同時她相信音樂就是個人氣質的體現,無法作假,更打趣說:“我曾經認識一個很B*tch的女生,結果她彈奏的音樂也很B*tch!”此話惹得眾人大笑不已。目前Sara是學院中唯一的女導師。
音樂人經常聆聽大量音樂,對音響自然十分重視。目前已有數個揚聲器的Sara特別註重音質高於外形設計,而不一定講求名牌,只要金錢上能夠負擔,又合乎耳朵要求的,就是她的最佳選擇,更舉例:“我買過一把二手古箏,雖然表面已經有些瑕疵,但音質卻很令人滿意,這就行了。”
“一個古箏演奏家可能同時擁有好幾把古箏,除了它向來並非特別昂貴之外,不同的古箏也各有特色,各擅勝場,比如我想演奏比較甜美的曲子時,我就選用音色甜美的(古箏);如果需要張力強勁的,就召喚另外一位老婆(古箏)。”她笑著比喻。
Images: C.L / SOL
文 / PEW
每星期必須看一本書一部電影和至少跑步30公里的寫作人
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