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牧的咖啡民族

日本人喜喝咖啡,而且人數眾多,這點從東京市擁有近千家Cafe可見一斑,因對咖啡的熱愛,使有誌投入咖啡事業的人亦不少,但在租金昂貴的超級都市裏,想開咖啡館絕非易事,因此創業本金相對低廉,並結合流動餐車的概念,便誕生了流動咖啡車。可說只要車在哪兒,咖啡香就在哪兒。
今天我們拜訪了流動於千葉縣的咖啡車主人青木先生,目前他在當地經營已達五個年頭。以前他不過和許多人一樣,純粹只是愛喝咖啡的上班族,每日過著朝九晚五的刻板生活,後來萌生了“如果自己親手調配咖啡,甚至以此為業”的念頭,便膽敢放棄了辦公室生活,以27歲之齡成為咖啡館的學徒,由零學起。
碰巧,青木在工作上認識一名做流動咖啡車的朋友,兩人經常大談咖啡經之余,朋友問他可有興趣充當助手,他欣然同意,於是每逢假日便跳上車幫忙。自此,青木的生活可說每日都飄逸著咖啡香,持續了三年之久。某天,他相信自己對經營流動咖啡車的方式已足夠熟悉,並懂得如何靠一輛小卡車處理所有工作,才終於產生獨當一面,創立自家咖啡車的計劃。
小車停停走走,行駛經過五年,當我們向他問起“最大的挑戰是什麽?”答案卻並非飲料本身,而是如何尋找適當的停泊地點,開門營業。“我們畢竟需要向市政局申請經營許可,才可安心營業。另外一個挑戰卻是來自自身,那便是怎樣在狹小的車廂環境裏保持整潔得體,不讓四處汙漬斑斑,有礙觀感,好讓路過的客人願意停下腳步,小酌一杯咖啡。”青木的話也體現了日本人一絲不茍的謹慎作風。(看日本球迷於世界杯現場主動清理離開時的垃圾,竟比入場前還幹凈。)
想當然,做遊牧的咖啡民族,工作不僅只是埋首於研磨和調配,仍然有其賞心與滿足的一面。青木喜歡開車參與各類的大小活動,巡遊日本,既見識了美麗風光,也多了接觸各階層的人的機會,開闊眼界,獲得新的生活感受,那是他坐困於辦公室所無法體會的人、事、物。
隨著時間與場地的變換,品嘗過他親手調配咖啡的客人越多,來自各個地方所發布在網絡的正評自然日益累積,無形地為他帶來更多捧場客,甚至回頭客。比如令他印象深刻的顧客,便是那些光顧之後,不久再特意回來同個地點,以求再嘗好咖啡的顧客,當中包括日本人或外國人。如此經歷,對他來說是極大的鼓勵。
他相信對於完美咖啡的追求可以永無止境,而自己的準則是:香氣第一,口感應當微甜,不酸不苦澀。希望人們喝罷之後,仍有余韻值得回味。
櫃臺處所播放的悠揚女聲,使我們好奇咖啡師是否有特別喜好的音樂?青木毫不猶豫回答:爵士樂。“這樣的音樂不僅能夠讓人放松心情,感覺舒服,而且節奏也很適合調配咖啡。”
對身邊事物頗為講究的他,喜歡造型比較獨特的流動揚聲器,當然音質也得上乘良好。我們看了一下他特別為咖啡車所搜羅的playlist,果然全是使人心情愉悅的爵士樂呢!
Images: C.L / SOL
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