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y Warhol你不可不知的5件事

安迪·沃荷(Andy Warhol)是名副其實的斜槓藝術家,是二十世紀最著名的插畫家、時尚教父、作家、電影製片與經紀人,他也是將普普藝術風潮推向巔峰的大藝術家,甚至在多個領域都能看見他的作品。
有人痴戀他,更有人恨他入骨。1968年6月3日,慘遭女性主義作家瓦萊麗·索拉納斯(Valerie Jean Solanas)暗殺,歷經了恐怖意外槍擊,差點讓他丟了小命;為此,美國搖滾樂吉他手兼歌手盧·里德(Lou Reed)寫了一首歌〈Andy’s Chest〉給他,並收錄於1972年發行的《Transformer》專輯裡。
安迪·沃荷終其一生都在提倡一個觀念:藝術不應該高不可攀,它應該回歸日常生活,並把藝術與商品消費時代結合為一,使藝術大眾化。為何有人會不喜歡他呢?他推廣的普普藝術(Pop Art)中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惹惱了眾多藝術家:大量生產複製、商業化、流行,如網版印刷經典版畫《康寶濃湯罐頭》、《瑪麗蓮·夢露》,使用一種複製與排列組合的印刷方式,進一步極端化了普普作為商業藝術與消費主義的表現,他認為複製才是產業化與市場大眾化的核心。
*《瑪麗蓮·夢露》:1970年代末,他再次賦予作品新內涵,以普普藝術大量製作了眾多明星偶像的肖像照片,如:貓王普萊斯利(Elvis Presley)、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Rosemond Taylor)等,而最受歡迎的則是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 Photo Credit: CC BY SA 4.0
《康寶濃湯罐頭》:在1950年推出的一本食譜,名為《野莓》(Wild Raspberries)裡附有19幅他的畫作,而其一就是康寶濃湯罐頭。他讓日常毫不起眼的濃湯罐頭還有可口可樂瓶登上了藝術殿堂。事後,許多相仿作品浮上市場,如漢堡、鳳梨等等。 Photo Credit: Andy Warhol: 32 Campbell’s Soup Cans via flickr
經典專輯封面
安迪·沃荷在商業插畫取得亮眼成績之外,他也設計過許多經典專輯封面,廣為人知的就是地下絲絨樂隊(The Velvet Underground)1967年的首張專輯:大香蕉,另外還有這些搖滾唱片封面:
1. 《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地下絲絨樂隊(The Velvet Underground)
安迪·沃荷除了為地下絲絨樂隊設計了一張經典封面,也身兼他們的經紀人,雖然專輯銷量不高,卻被列為現代搖滾樂最具影響力的專輯之一。《Sunday Morning》是專輯裡最偏流行風格的一首歌。
2. 《The Academy in Peril》約翰·凱爾(John Cale)
安迪·沃荷以交換條件答應幫凱爾設計專輯封面(1972年),條件就是交換專輯一曲《Days of Steam》於自己的電影《Heat》的使用權。
3. 《Love You Live》滾石樂隊(The Rolling Stones)
最後的繪製圖被樂隊主唱米克·賈格爾(Mick Jagger)添加了幾筆,安迪·沃荷對此非常不滿,卻使得這幅佳作更有了不一樣的感覺。
4. 《Aretha》艾瑞莎·弗蘭克林(Aretha Franklin)
這是安迪·沃荷生前最後一張專輯設計,獻給了傳奇歌手弗蘭克林,爾後他死於1987年2月22日。
除了這些,還有滾石樂隊(The Rolling Stones)的《Sticky Fingers》、約翰·藍儂(John Lennon)的《Menlove Ave.》、法斯賓德(Rainer Werner Maria Fassbinder)《霧港水手》(Querelle)電影原聲專輯、比利·史奎爾(Billy Squier)的《Emotions in Motion》等等。
即便他離開我們已有三十多年了,但他留下的作品和普普藝術仍人氣未減,甚至持續影響著當代藝術和市場效應,有關於他的展覽更不間斷地從年頭展到年尾、無論是在東西方國家,都能看見他的身影,如:今年1月至4月——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7月至10月——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這位赫赫有名的大藝術家,除了以上提及的,還有哪些事情,你是不可不知的呢?
1. 製作推動前衛電影
安迪·沃荷生前所創作的電影作品高達600部,著名代表作有《帝國大廈》(Empire)、《睡眠》(Sleep)、《雀西女郎》(The Chelsea Girls)、《蝙蝠俠德古拉》(Batman Dracula)、《藍色電影》(Blue Movie)等等,都取得不錯的票房成績,並深受電影評論家的讚賞。
點擊觀看:安迪·沃荷執導的最後一部作品
2. 美國娛樂雜誌《Interview》創辦人之一
成功進入娛樂產業後的他,於1969年,與英國新聞編輯約翰·威爾科克(John Wilcock)創辦了《Interview》,訪問且挖掘了多位偶像巨星私下的一面,這本雜誌有著安迪·沃荷濃厚的藝術美學精神,一直是藝術、時尚、設計愛好者心目中最具影響力的指標性雜誌刊物之一。
3. 全球規模最大的紀念館
為了紀念安迪·沃荷對藝術的偉業貢獻,美國政府在位於他出生地點,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建立了一座博物館:安迪·沃荷博物館(Andy Warhol Museum),這也是全世界最廣泛的單一藝術家博物館,也是北美最大的博物館,全年展出他的作品以及收藏了有關他的所有檔案資料。
點擊觀看:安迪·沃荷博物館
4. 標誌性的創作手法
於1962年至1984年,網版印刷成了他最為標誌性和使用的創作手法。其實,網版印刷早已在秦漢時期就被發明了,只是並不普及,不為人知曉。它是採用絲網作基版,並通過感光製版方式,製成帶有圖文的印刷技術,就像機器繪畫那樣,可以批量生產,更簡易來說,和製作T恤十分相似。
5. 預言成真
“在未來,每個人都會有15分鐘的成名機會”,這是他生前所說過的一句話,並精準地預料到未來的趨勢會被網際網路的興起改變整個社會生態。在還沒有YouTube的時代,他早已創作了大家認為無聊又瘋狂的影片,如他錄下自己正在吃漢堡的片段,這不是現在人會做的事嗎?又比如,錄下自己睡覺的影片。
點擊觀看:安迪·沃荷吃漢堡片段
立即點擊 ☛ 看更多藝術展覽
Cover Image: Brownie Harris/Corbis via Getty Images
文 / Vie Siong
音樂如同空氣,是延續生命的必需品,無法想像世界沒了音樂會長成什麼樣子。借一首歌的時間,就能一起沉浸在只有音樂的世界裡。
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