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 STORY | 專訪 | 台灣插畫家Miao:少女心,是一種純粹喜歡浪漫事物的心態

“我其實是一個女性主義者。我很不想要特別彰顯「妙」中文中的女子旁,所以我就寫成了英文拼音Miao。”台灣90後插畫家Miao以Miao這個名字創作,源自於她真實名字中有個「妙」字。她特別喜歡這個字,覺得它很符合自己的形象。
「妙」字拆開來反著讀,就是「少女」。Miao的作品中對色彩繽紛的運用,充滿少女心。Miao也坦承自己的創作起源確實是因為小時候喜歡看少女漫畫,但隨著成長,接受純藝術的學術學習之後,她的作品逐漸蛻變。只是其中不變的是一份懂得欣賞美好事物的少女心。
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少女
“我覺得「少女」這個身份沒有性別或者年齡上的限制。確實少女的意思有年幼的含義,但是我這裡的少女心,是一種純粹喜歡浪漫事物的心態。我覺得任何年紀的人,長輩、老人,或者是男生都會有,這是再正常不過的,我不覺得這是女生限定的。如果是男生或者長輩,也能有著少女心的話,我會覺得很難得。因為對於他們可能會因為年齡與性別的框架,而不敢去承認,說出自己喜歡那樣的事物。”
Miao心目中的少女心是人們心中一個最懵懂,最沒有經歷過社會化的部分。它保留了原始與正面的形象。但在現實生活中,作為少女卻有不得不面對性別與年齡上的挑戰。
“女生的身份已經相對容易被看輕了,但是年幼的女生會更加地被看輕。她們沒有決定權、選擇權的感覺。有些女生為了要爭取回一些話語權,而在外貌上打扮得比較成熟,成為一個輕熟女的形象,但這是一個很不舒服的行為,在職場上很明顯。”
Miao說自己就是一個充滿少女心的女生,在打扮上喜歡色彩鮮豔、風格可愛的穿搭。這是她的個人喜好,卻正因為少女的形象,讓她有了一次不愉快的考駕照經驗。
《社交障礙》
性別刻板印象(一):女生就不能開檔車?
“我自己比較喜歡檔車(Manual Car),我沒有覺得檔車有性別或年齡之分,只是可能在市面上,喜歡檔車的男性會比較多。我之前去學車的時候,就想要開手排。”
Miao說這名教練在還沒見過她的開車技術之前,就不斷說服她換去學習較為簡單的自排(Auto Car)駕照。這一點讓Miao感到相當不舒服,她還是堅持己見。教練之後也沒有再教她開車,Miao憑著自己的能力考到了駕照。
“後來我也確實一次就考到駕照了,我以為那樣可以讓他覺得尷尬,但是他反而認為我是靠運氣。”
當少女是可愛的、有朝氣的,同時也會被解讀成「能力不佳」、「缺乏經驗」、「軟弱」等等。這些刻板印象讓少女失去屬於她們的話語權。無論她是成功或失敗,永遠都是被他人論述的。成功了,是你的運氣,失敗了也不出所料。
《愛情靈藥》
《沙漏_沙肉》
性別刻板印象(二):外表決定工作能力?
這不過是生活中的冰山一角,Miao繼續舉例,她有一名女性友人一直都偏好可愛、淑女的打扮,愛穿裙子。但是在相對男性較多的工作領域上,她不得不把自己打扮得更陽剛、中性一些,只為了不讓別人覺得她能力比較弱。
“她說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尤其是在男性較多的行業中,她會覺得如果我用比較陰柔的外形去應徵工作,或者是去職場上班,上司或同事會覺得你不太中用,或者是女生就不太會寫程式,女生不太會懂電子的東西。可能錄取率會降低,或者是她沒有辦法升遷。”
“我覺得這是很嚴重的問題,為什麼女生要讓自己變成那樣才有辦法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為什麼我們不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穿自己想穿的衣服,而要去符合社會的期望呢?這是很不健康的情況。我覺得從這個時代開始,每個人都要尊重男女平等。”
個展《微妙濕蹤》:刻畫時下年輕人的迷茫與焦慮
現年23歲的Miao在今年3月份舉辦了她第一次的個人展覽《微妙濕蹤》。展覽的名字取自青年男女在現實生活中面對各種難題時「暫時性失蹤」的行為。
透過可愛又高飽和度的色彩和面無表情的人物搭配在一起,打造出一種介於少女心與詭譎之間的矛盾組合。對她來說這一次的展覽,不只是首次個展,更象徵著自己的重生。因為她也有過屬於自己的「暫時性失蹤」。
《漂亮的花瓶是我的樣子》
Miao小時候喜歡看少女漫畫,在升上國中、高中的時候選修了與純藝術相關的科目,開始了自己的繪畫旅途。純藝術的學術知識與環境拓展了Miao的創作,但同時也成為了自卑與自我懷疑的一個源頭。
“在一個都是高手的環境中成長,你會有一點自卑,但也可能純粹是傳統觀念在作祟,在看自己的作品時覺得它不入流,或被解讀成是自己在無病呻吟。”
不管是外來的排名與比較,或者是Miao內在自我探索上遇到的障礙,都讓她在升上大學之後那3年沒有辦法再創作。“我之前會很害怕被別人解讀為無病呻吟,或者情感自溺的作品,這會讓我覺得很丟臉或者很赤裸。”
“但我告訴我自己,就是我首先要喜歡自己,這些作品才會被別人喜歡。所以那時候我就覺得,如果我有感覺的話,別人應該也會有共鳴吧?”
憑藉著這股力量,Miao重新提筆畫畫,將自己的內心與看待世界的感受投射到創作上。這些馬桶內的少女,或是花盆生長出來的少女,看起來很可愛的同時又超現實。
《在你面前的我》
“逃避雖然可恥但有用”
Miao說所謂的「暫時性失蹤」並不是一種全然性地消失,只是在面臨眼前排山倒海的壓力與選擇時,每個人都需要暫時性地逃避一下。
“我覺得暫時性逃離的舉動是,我很喜歡這件事情,但是我暫時沒辦法去面對它。可能光論這個字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誰也找不到它,可能我自己也找不到我自己。我可能需要被尋找,也需要尋找我自己。那可能算是一種求救,也需要被張貼,需要被記得,需要被定義。我不想把暫時性失蹤解釋得太詳細,因為我想留給他人聯想的空間。我覺得每個人暫時性失蹤的行為都不同。”
《心》
來到後現代的社會,我們身處在許多不確定性中。看似有很多可能性的同時,我們也面臨許多分裂。不管是在事實真相,還是在於立場氛圍,我們似乎很難給出一個確立的答案,我們都在探索。
就像是Miao創作中被重組的身體,都是她轉化生活與記憶後的意象,某種程度上也呈現了時下年輕人內心支離破碎的那一面,對生活的感受介於真實與虛假之間。
《香菸糖》
後現代與厭世文化
這種後現代的心情,或許是源自於社會的期待和社會能給予的資源不成正比,也或許是成長中的迷惘,都讓一股厭世的情緒逐漸在年輕人群體中散播開來。
“近幾年,厭世文化在年輕族群中興盛起來,一開始確實是極度消極、悲觀的情緒,「沒有人懂我」、「孤芳自賞」的感覺。但是慢慢隨著時間,厭世已經變得有點自嘲、詼諧的態度。就是我們消極完了,還是要好好地面對人生,就像是一種新的生活哲學。”
《草莓冰箱》
“我也經歷過很厭世,到後面開始自嘲,開始接受自己就是俗稱的草莓族這種。我覺得我的作品有那樣的厭世精神,但不是我主要想探討的。我的作品是我個人的縮寫,是把我的想法寫出來的方式。”
“厭世文化並不是壞事,因為它以詼諧的形式,可以讓你在生活中慢慢進行下去。那些太正向的語錄反而會被大家看了覺得「先不要」(笑)。像是「我就爛」這樣的迷因,會讓年輕人覺得很有趣,有共鳴感,在生活上有點添加樂趣的感覺。”
想為音樂畫畫
Miao表示在創作的時候,她最常做的就是聽音樂。如果說繪畫是Miao的個人縮寫,抒發個人想法的媒介,那麼音樂就是讓她全然放鬆,享受當一名旁觀的觀眾。“我覺得音樂跟畫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它是動態的,比較偏向動態藝術的類型。”
雖然暫時還沒有一個旋律會讓她特別想畫一張圖,但她很期待能遇到這樣的音樂。“像有些歌不一定需要拍MV。因為大家都是去聽音樂,也不一定是要去注視著影片,所以能畫出那首歌的意境和氛圍的話,也是我很想做到的事情。”
立即點擊 ☛ 發掘更多人物故事
Cover Image:Miao
文 / 彭美君
寫字的人,採訪的人,聽故事的人,也是講故事的人。
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