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真正迎來新一代導演的年代了嗎?

20年前,響起了「港片已死」的悲嘆號角。
有東方好萊塢美稱的香港,電影一直是一門工業和生意,巔峰期曾年產300部電影。80年代的香港電影總產值位居亞洲之首,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可以說「香港拍什麽都賺錢」。香港電影的商業文化帶來巨額收益,也相對造成速食文化的產生,而缺乏歷史文化與内涵,凸顯了「香港文化沙漠」的印象。
到了90年代初,許多投資者和影視公司轉向地產行業,也正值金融危機時期,還有外語片的進口量蓋過了港片年產量,導致導演沒片可拍,演員沒戲可演。
於是在2008年中國電影產業崛起的年代,投資商眼見中國電影產業尚未成熟而紛紛招攬香港影視圈的人,因此大量導演和演員北上發展,造成相關影視業出現了空窗期。合拍片也為了迎合中國觀眾喜好而漸漸流失了「港味」,更別說曾經主流的電影題材「黑社會」和「警匪片」,也在長久缺乏新的故事内容後,遭到市場唾棄。
再看看近年還在努力打拼的香港演員,無一不是火了將近半個世紀的人,如今的中流砥柱還是90年代的老演員。如此的青黃不接,香港電影還能迎來春天嗎?

《窄路微塵》劇照。Photo Credit: MM2 Entertainment
香港電影,後繼有人
2002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增設了新晉導演獎,就令人看到新生代創作者的無限潛力。一部電影的誕生,幕前幕後的每一位參與者都缺一不可,而導演則在扮演著成功的推手。
2020年是全球性產業的黑暗期,首當其中的電影行業更是墜入可怕的深淵,香港電影在這兩年面臨電影院休業,串流媒體的崛起,觀影方式在新時代降臨後有不小的變化。

《濁水漂流》劇照。Photo Credit: MM2 Entertainment
翁子光
憑著2009年執導的首部長片《明媚時光》,翁子光入圍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獎,2016年憑著《踏血尋梅》榮獲最佳編劇獎。新作《風在起時》在耗時五年時間打造與送審之後,也在2023年與觀衆會面,這部展現香港上世紀40年代至70年代歷史風雲的故事,是導演獻給香港的一封情書。
彭秀慧
集編劇、導演、演員和教師於一身的跨媒體藝術工作者,彭秀慧憑著獨立知性的女性形象活躍於各大媒體上。2018年以《29+1》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獎,講述香港女生踏入30歲的心態,以女生的角度談論美容、愛情、家庭、成長、生死,是許多70後、80後的集體回憶。2022年也有一部講述巨星歌手經理人和兒子感情關係決裂的電影《阿媽有咗第二個》,收穫了4200萬港元,票房成績相當亮眼。
趙善恆
《一秒拳王》作爲2020年香港亞洲電影節的閉幕電影,也是香港樂隊ToNick的主唱趙善恆首部拳擊題材的長片。在2021年3月份上映後票房收入達到2705萬港元,為全年總票房第五位。
李駿碩
繼2018年執導了一部香港LGBT議題的電影《翠絲》後,2021年,李駿碩透過香港真人真事改編的劇情片《濁水漂流》,講述了香港貧民區天橋下露宿者被社會邊緣化,因城市不斷發展而遭到政府掃蕩的故事。
屢創票房奇跡的港產片
然而,在以爲香港電影一蹶不振之時,2022年的票房數字為香港電影爭了一口氣。

《飯戲攻心》劇照。Photo Credit: GSC Movies via 安樂影片
陳詠燊
陳詠燊以首次執導的《逆流大叔》創下1500萬港元的票房,位列2018年香港電影總票房的第六位。在2022年更讓延期上映的賀歲片《飯戲攻心》在票房榜上演著如打不死的香港精神,收穫了7707萬港元,成為首部打破此成績的香港喜劇。這部講述六人故事的飯桌戯,緬懷香港文化的興起衰落,家人的去留成爲考驗親情的因素,也有黃子華、鄧麗欣、張繼聰、王菀之、林明禎和陳湛文,這六人火花四濺的演出,讓人真正嗅到久違的港味喜劇。

《毒舌大狀》劇照。Photo Credit: 安樂影片
吳炫輝
古天樂一心要為香港電影留下一部屬於「自己人」的香港科幻片,從籌拍到上映耗時七年,4.5億港元的成本成爲史上最昂貴的港片《明日戰記》,也因為古天樂執著於電影的盡善盡美,在後製跟特效呈現上花了不少心思,最終在2022年的香港票房上曾一度成為港片之冠,共收8194萬港元。而且這還是吳炫輝從視覺特效師的身份,首度以導演之稱所執導的電影。
何爵天
新導演何爵天的首部作品《正義迴廊》改編自發生在2013年的「大角咀肢解父母案」,撲朔迷離的懸疑犯罪故事,加上同樣是香港觀衆喜愛的奇案戯,令它獲得4200萬港元的票房收入。
鄭晉軒
同樣是因疫情而延期至暑假上演的賀歲喜劇《闔家辣》,故事中因疫情開始的隔離生活貼近每個市民心聲,是新導演鄭晉軒在疫情生活的寫照,以及一眾笑星如吳君如、鄭中基、梁詠琪和歌手呂爵安的笑中帶淚演出,讓它獲得3270萬港元的票房收入。
吳煒倫
2023年延續了香港電影不斷改寫記錄的戰績。賀歲片《毒舌大狀》僅上映三個星期就已打破《明日戰記》的票房紀錄,近日更締造歷史成為首部突破一億港元的香港電影。被封神的黃子華和影帝謝君豪在法庭上「禮尚往來」的唇舌之辯,被譽為是久違的精彩香港法庭戯,裡頭字字金句直擊人心。另有王丹妮、廖子妤和柏天男的精湛演出,新導演吳煒倫的首部電影即有如此佳績,令人對其未來新作充滿期待。
新晉導演的有利因素
黃進的《一念無明》、陳小娟的《淪落人》、羅耀煇的《幸運是我》、黃修平的《狂舞派》、黃浩然的《緣路山旮旯》等等新導演的首秀,都在票房上獲得相當漂亮的成績,目前香港史上票房最好的三部電影都是來自新生代導演的作品。這些名字都不為大眾所認識,很多新晉導演都是從助理導演、編劇、特效師或其他幕後工作者出身,有了浸泡電影圈的經驗,對扛起導演筒也會事半功倍。

《窄路微塵》劇照。Photo Credit: MM2 Entertainment
朱鳳嫻
新導演朱鳳嫻自編自導的原生家庭故事《一路瞳行》,反思自己跟失明父母的各種糾葛,並帶出失明人士和健全下一代坎坷的生活過程。新導演曾慶宏的《過時 . 過節》同樣原自本身原生家庭的黑暗故事,講述和家人溝通失和,關係分崩離析的經歷。
劉國瑞
定居香港的大馬的新導演劉國瑞,在《白日青春》中敘述香港計程車司機與巴基斯坦小難民相處的故事,有不少篇幅講述滯留香港的難民處境,題材罕見。
林森
《窄路微塵》是新導演林森將在疫情生活下的兩種弱勢社群,單親家庭和清潔工比喻為微不足道的微塵,在社會無人過問的故事。
不難發現,新晉導演所涉及的故事題材多圍繞在香港低下層、社會弱勢、邊緣群體、家庭故事或真人真事的奇案片,其所帶出事件本身的矛盾,緊扣被社會忽略的階層,具有挑釁性的内容,也真正迎合了香港觀眾口味變化所需要的電影。除了娛樂性,乃是需要透過内容的内涵和共鳴,來做到藉由電影反思人生。
由此可見,當觀眾還糾結於香港電影只有黑幫故事和警匪片時,已經有一群新晉導演正在創作之途上推翻舊有思維,並獲得觀眾青睞以行動支持電影。相信在2020年之後,這些新一代的「新浪潮」導演的輩出,能重整香港影壇,開啓電影新篇章。
Cover Credit:《飯戲攻心》/ GSC Movies via 安樂影片
延伸閱讀:為什麼說王家衛創造的電影風格永不過期?
文 / 振宇
視電影為第二生命,看戲無下限的電影精
$$shop
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