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SoundOn累積聆聽突破10億次,Podcast到底為何爆紅?聲音經濟即將崛起了嗎?

在這個充滿螢幕的科技新時代,大家都在談論畫面、畫質如何更高清、更逼真。但有一款新型媒體正在迅速竄紅,它讓你可以暫時閉上眼睛,回到電台廣播的黃金年代,感受聲音帶來的獨特體驗。
說的正是近年來不管是廣播DJ,或者是當紅的藝人、明星、歌手,又或者是各個領域的意見領袖(KOL)、政治人物等等都先後加入的Podcast平台。也許,正如SoundOn營運長黃鈴琇(Nicole Huang)所說的,Podcast平台做到了其他平台做不到的事情。
SoundOn平台的營運長黃鈴琇
聲浪媒體科技(SoundOn)成立於2019年5月,創辦人顧立楷本身在外國唸書的時候,就有聽Podcast的習慣。Podcast雖然在國外流行了一段時間,但是在台灣卻似乎一直沒有獲得很大的關注。於是他便創立了SoundOn,打造全台灣第一個繁體中文市場的Podcast平台,希望能夠在台灣建立更豐富的Podcast生態。
目前在SoundOn上累積聆聽次數已經突破了10億次,節目數量更是達到了1萬檔。而SoundOn的原創節目總共也大約有50檔,其中有30檔節目長期維持更新。
那麼大多數是什麼人在收聽Podcast呢?黃鈴琇表示一般上Podcast的市場觀察結果都大同小異,按照SoundOn的觀察來看,聽眾的年紀大約是介於25至32歲之間的年輕人。
“比較特別的是,一般都會覺得在休閒娛樂中,會遇到比較愛玩的年輕人,可是在Podcast中,聽眾的學歷比我們預期的來得高,大概有20%都是碩士以上。第二個部分就是月收入部分,在台灣,20%的聽眾都是月薪5萬塊以上。所以,大概總結來說,Podcast聽眾不只是比較年輕,他們對於知識渴求的追求動力,是比起其他族群來得高的。”
中英文世界的Podcast
外國的Podcast平台非常熱鬧,Apple、Google、Spotify、Amazon等等科技巨頭公司都有自己的聲音內容平台。一直到近年,Podcast也慢慢在中文世界走紅,中國Podcast市場有喜馬拉雅山、蜻蜓FM,而台灣則有SoundOn等等聲音內容平台的湧現。
Podcast在中英兩個世界各自精彩,黃鈴琇談到兩者之間的屬性其實相差不遠,主要受歡迎的還是知識類型、敘事類型的節目。“像是《財報狗》、《聽天下》、《理財說書》、《投資癮》都表現蠻好的。此外,還有新聞性質的節目隨著疫情蔓延也變多了。以往我們說新聞是用眼睛看的,報章網站是需要更全面,那麼耳朵反而產生了一個新的媒介。耳聽的懶人包分享,讓聽眾同樣可以理解到許多面向的觀點。它讓我們去思考,這比較符合現代年輕人在個性上的呈現。”
黃鈴琇談到Podcast內容重要且首要的一點,便是語言的使用。因為關鍵在聽眾能不能聽得懂。
“Podcast本身有很強烈的地域文化跟溝通習性,所以在節目的呈現手法和表達方式會有差異是因為地區、文化不同,我們都有各自的方式。我覺得與其談中英文世界的內容,不如看你的客群是台灣人?是華人?還是外國人?”
耳聽市場的優勢
然而,在這個幾乎以視覺先行的年代,從電視到串流媒體,或是臉書、推特、IG等等社交媒體,都在用不同的方式進入人們的視野中。此外,還有VR虛擬實境,用技術再現真實的視覺體驗。在眾多視覺媒體當前,聲音內容是如何突破重圍,成為市場上的新寵兒呢?除了新鮮,黃鈴琇還提到了Podcast三個特點:專注、深度、親近。
“耳聽本身讓我們的感官縮小,變成只有一個接收器。一般我們看影片會需要到眼睛和耳朵,而畫面可以透過包裝、後製,讓故事變得多樣貌。不過耳聽就完全不一樣,當我們只剩下耳聽的時候,我們的專注力也會需要提高。我們不會眼睛正在看報紙,耳朵聽Podcast。一般上我們聽Podcast的時候,都是在做一些不需要用腦的事情(笑)。”
“另外,Podcast正好就符合了一些其他平台做不到的事情,像是臉書對有些人來說他們不喜歡看長文,而IG則多著重在圖片,或許能傳達的資訊有限。但是我們人都是喜歡聽故事的,所以透過聲音,讓不管是生活、飲食或者是司法等等各個領域,Podcast能以說故事的方式作為出發點,傳達深度的內容,並帶入人生的省思。”
“還有,聽這個特質也是非常親近的,能拉近聽眾和主持人的距離。我想以上這些都是藝人、政治人物、KOL等等各界人士加入Podcast的原因。因為這是他們想成為更有影響力、更有說服力的人的一個很好的選擇。”
Podcast與音樂版權
作為一個全然只有聲音的內容創作,Podcast也同影片創作一樣有著與聲音、音樂版權相關的問題。黃鈴琇談到大部分的Podcast節目,不會從頭到尾只有主持人說故事,這樣會顯得節目很拘謹、嚴肅。所以一般上他們都會使用一些音效、配樂,來幫助營造氣氛。
“音效和配樂除了可以營造氣氛,它同時也很微妙,它會讓人產生記憶感。像是廣播劇的開頭音樂,這些標誌的音樂,會讓人朗朗上口。它可以營造你對這個聲音的記憶,繼而拉長你對這個品牌的辨識度。”
可是由於Podcast目前還在成長中,對於音樂版權這一塊,暫時未有一個健全的體系,可以讓主持人使用這些音樂。
“我們都會提醒創作者們,節目中使用的音樂、音效都會涉及版權問題,可能在使用之前需要取得原唱或錄音版權方的同意。除非那個音樂是你自己製作的,就能比較彈性地使用。”
此外,因為涉及公播權的範圍,一般上的Podcast節目很少會像廣播電台那樣播歌。一般的創作者不太可能會跟公播單位簽約播放權。
“未來會不會發展成為Podcast也有播歌環境的節目,也要看它的發展,它有沒有一個很健全的盈利或是生態模式。KKBOX曾經有提供他們旗下的平台,讓他們的創作者也可以使用這些音樂。但是他們的方式還是讓聽眾們回到串流平台的音樂上聽,甚至在取得版權同意之後,還需要註明來源。”
YouTuber VS Podcaster
在人手一機的年代中,越來越多自媒體冒現,除了YouTuber,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Podcaster。黃鈴琇談到兩者之間在內容創作上,都是在呈現一個話題、觀點或概念,只是手法上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說題材都一樣,比如都是訪談類型的節目,在YouTube上可能就會有特寫表情,或是字幕後製。所以我們關注的可能是兩者之間的互動或眼神交流,怎麼在不同的時間點勾起觀看者持續觀看的興趣。可是Podcast不一樣,在訪談的時候,聲音要怎麼傳達出‘我正在真心地聆聽你說的話’是很重要的。”
“在呈現的手法上,Podcast更講求真實,有沒有關心到對方的參與。所以一般上好的Podcast節目,都是邀請比較熟絡的對象來聊天。越熟的對象在聊天的時候,越容易有真實性和代入感。像是《雞來速》,他們會閒聊一些日常話題,你聽完了之後會有會心一笑的感覺。”
黃鈴琇談到,人人都可以做Podcast,只要有手機、有網路,你錄音之後就可以透過任何Podcast的Hosting系統上架你的Podcast。但是問題是要怎麼吸引關注,以她的經驗來看越真實、越有趣、越有深度,越能吸引聽眾的喜愛。
“聲音跟視覺不一樣,如果今天我們要吸引你的眼球,那麼我們有很多姿體或動作,通常都很大,像是跳舞。但是回到聲音,不一樣的是,我們講求的是細膩程度,包含音量大小、旋律、聲音的起伏……我們需要觀察到很細緻,為什麼同樣是講故事的內容,有些節目做得比較好。”
Podcast × 廣告
目前Podcast的營收模式,大多數還是以流量與廣告換現的方式,“廣告、訂閱或者贊助都是可能的獲利來源。”黃鈴琇談到廣告植入的方式有很多種,包括口播廣告,或者是專訪的形式,不同的面向都會帶來不同程度的營收。
“一般我們都會跟廣告主說,聽的內容可以讓人全神貫注,更容易讓一個思考的觀點進入腦袋中。同時,它也是很難被拒絕的。聽,這個媒體較特別的是,它更講求真實,也會讓人產生高度的認同。因為你如果不認同這個人所說的,你其實很快就聽不下去了。所以如果它可以讓你一直聽下去,聽的時間越來越長,那麼其實聽眾對其中的聆聽和專注程度都會比其他媒體來得高。”
“我們現在有兩種方式,一我們會建議廣告主用廣撒的方式,就是多項節目中都會有這個廣告的植入。但其實比較主流的廣告方式,還是會選擇傾向於一個Podcast節目,認同感、忠誠度較高的,有點像是代言的感覺,由一個主持人負責他們的廣告。”
Podcast未來趨勢
照目前來看,黃鈴琇認為聲音經濟的未來還是有許多可期的發展,像是眼睛所能看見的東西,聲音是不是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詮釋出來呢?
“它不應該只是單向的溝通,Podcast還可以拓展一個怎麼樣的互動社群呢?我認為它還有很多可以發展的地方。此外,很值得留意的就是,在這樣的發展下,聲音媒體是否可以發展成更多的商業模式,像是帶貨、賣東西、成為電商的平台之一呢?”
但關鍵的是,Podcast接下來還有沒有足夠的資源投入,讓它持續發展。
“我會覺得Podcast現在正在進入一個快速成長期。可能我們會定義去年為Podcast元年,它剛萌芽、攀升。一直到今年它還是在成長的,只是它遇到了一些瓶頸,現在我們更像是進入了一個轉捩點。它有可能會繼續爆發,這就需要有很多觀眾、業主來加入,為這個知識來付費來做訂閱。”
“但是如果沒辦法再往上走了,Podcast可能會進入一個整理期,也就是大家開始挑選什麼樣的Podcast是不需要的內容,聽眾可以聽的時間長度會成長還是減少……我覺得整體來說,Podcast確實處在快速成長期,但如果資源和受眾都沒有繼續增加,那麼Podcast行業的競爭壓力就會開始變大。到底你會繼續在市場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又是另一個挑戰。”
Cover Credit: cottonbro / Pexels
延伸閱讀:
- 7個台灣高人氣Podcast節目推薦
- Sound Design:那些教你做好音效的Podcast節目
- Podcast《MY WAY》推出首月即強攻排行榜十大,他是怎麼做到的?
- 有哪些有趣的音樂類Podcast?
文 / 彭美君
寫字的人,採訪的人,聽故事的人,也是講故事的人。
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