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結合Lofi、EDM、R&B,龔德《00》做一張不被「客家」侷限的現代客家音樂

某天,編輯部問我有沒有興趣訪問一位客語歌手「龔德」,我心想「客語」?儘管住在台灣,但平常會特別去聽客語音樂的機率真的少之又少,更別說我平常是習慣播著KPOP音樂在生活的人,但「龔德」的音樂播下去,確實讓我改觀與驚訝,於是我們有了這篇專訪。
初聽龔德的《00》,你很難想像這是一張客語專輯,裡頭做得很Urban,你可以聽到Lofi、EDM、R&B,甚至專輯裡頭也不單使用了客語,而是結合了原住民語、英文、中文等。若要形容,我會說這更像一張無邊界的多元音樂專輯,融合了多語言與多曲風,內容非常豐富,聆聽過程中也不會特別感覺語言有過度的切換,聽起來非常融洽,是相當特別的一個體驗。
關於龔德
龔德是苗栗客家人,去年為了做這張專輯才搬到台北,在這之前,他是一個體保生,專長是打網球。後來先當了體育老師,之後才去做了唱婚喪喜慶的歌手,還有街頭藝人、客語廣播主持人等,有著各式各樣的工作閱歷與生活經驗,或許就是使他能結合如此多豐富元素,進行創作的原因之一。
專輯中的多曲風與多語言
而被問及專輯中為何想收錄如此多種的曲風,他說:“我原先的創作都是以吉他為動機,但這次有政府補助案的資源,有團隊的參與,我就想嘗試一個人沒辦法做到的事。我平常聽的音樂也很多,但我一個人,可能還沒寫出那麼多樣化歌曲的能力,所以想趁著這次來做。再加上我最近有在摸編曲軟體,所以有寫了一些歌的動機,是和以前從吉他出發的時候不太一樣的。”
“後來進入挑歌環節的時候,我就和製作人討論「嘗試」的概念,所以製作人就提了一個方向:『把每首歌都當單曲做也可以。』所以後來選曲目,我們就優先把兩首比較相似的歌踢掉,可能就形成了專輯裡,曲風聽起來非常多元、非常豐富的成果。至於哪首歌要使用哪個語言,我倒沒有太多預設的想法,我沒有把語言當作限制,音樂就是音樂。”
做客語創作的原因
“在我的生長家庭,原本客語講的就比中文多,其實我並沒有太在意所謂用哪個語言來寫歌比較多這件事。就像我的歌曲裡,很多時候客語講一講就會切成中文,這其實就是我們這一代客家小孩真實的生活情況,我們平常講話也是這樣子,講一講可能突然有個詞彙用客語比較傳神,或者突然找不到中文的字,就會講客語。”
做客語創作有一個讓龔德預料之外的事情是,某個程度上,拉近了他和他家人的關係。他會放自己的歌給媽媽聽。龔媽聽了幾首就說:“怎會這麼好聽?”這讓他感到是蠻意外的,因為有些歌的曲風,也許並不是爸媽那輩可以接受,但沒想到他們接受了。龔媽還「虧」他客語的詞寫得很好說:“你又沒讀什麼書,怎麼寫得出這樣的歌詞!”這讓他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
刺激聽感的曲序
“從視覺上來說,我刻意把專輯視覺做得很新潮,像時尚雜誌會出現的內頁,我希望讓人看見專輯的第一印象就可以和『現代』、『時尚』連結,和過去大家看到客家兩個字的感受不同。另外一個特別設計的地方是,我在排曲序的時候,前幾首都是很刺激『聽感』的,就算聽不懂語言,也可以單純以聽感決勝負,透過編曲、製作等,吸引聽眾聽下去。”
客家語歌詞設計
“有些歌我會用諧音,比方說專輯第一首歌〈反躁的夜〉副歌有個詞彙是「佇毋著佇毋著」一直重複,它就是台語『凍未著』忍不住的意思。或者第二首歌〈Best of You〉最後面我有唱『Lalala』,聽起來我很像在亂唱,但實際上他是客語的『日頭炎炎』的『炎炎』。專輯裡面還有很多這種設計,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透過中文、客語歌詞對照去找找看其他有趣的客語詞彙。”
結語
這是一張在聆聽上非常打破你對「客語音樂」想像的專輯,有著非常都會的曲風,就算聽不懂客語,也能在專輯中找到許多的聆聽樂趣。歌曲中的語言穿插切換,也能讓人細細玩味,或許就如龔德所說,這就是當代客家孩子的生活,和你我沒有不同,他們也聽著各式各樣的音樂,也說著隨時可以跳接的語言,因此誕生了這樣一張元素豐富的專輯,有何不可?
Cover Credit: 龔德
立即點擊 ☛ 發掘更多必聽方言歌曲
文 / 米鹿
是部落客也是Youtuber。自2013年起在報章雜誌&網站著有音樂評論文章,曾採訪張學友、陳奕迅、李榮浩等近百位歌手。關注中文與KPOP音樂。
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