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香港獨立音樂人Olivier Cong江逸天,像詩像小說的晦暗民謠

“I want to live like a ghost.”(我想像幽靈那樣活著。)香港獨立音樂人Olivier Cong在他首張專輯《A Ghost and His Painting》中寫下這樣一句歌詞。這句話本身是相當玩味的,「live」和「ghost」兩者似乎是對立的,既是幽靈,又怎麼存活呢?
幽靈滯留人間是矛盾的錯置,但有時對立的概念也並非完全不能兼容。反而它們更多時候是需要彼此才能共存的關係,猶如一枚硬幣一體兩面。藉由幽靈存在的矛盾,正好讓我們思考,活著到底是什麼?
Olivier在作品中化身一隻不受重力、次元影響的幽靈,來回游走在每個概念的邊界,嘗試體驗每個對立面是如何成就對方的存在。
Olivier Cong江逸天,是香港首位獲得Apple Music矚目的獨立音樂人。他在2018年初發行了首張專輯,其中單曲〈The Day We Walked Into The Woods, Without A Map〉在推出當天就在iTunes的Alternative Chart上成為單日冠軍歌曲,而這張專輯也成為Alternative Chart上的冠軍專輯。
當時Olivier只有23歲,他將自己在英國留學期間的所學所思所想都譜寫成歌曲。十首作品如幽靈在你耳邊低吟,輕輕慢慢地訴說一段又一段不知道是誰的故事。也許這些故事是落到了誰的心間,就屬於誰的。
Olivier幾乎包辦了整張專輯的詞曲、錄製與製作工作。作品中的樂器從電吉他、古典吉他、貝斯、合成器等等,都是由他演奏的。 攝影師:Vic Tsui
作品關鍵詞:虛無、矛盾、空間
Olivier的作品以晦暗民謠為基調,書寫的歌詞如詩,也如一部電影那樣充滿畫面感。文字間深藏許多複雜、矛盾的概念。人與鬼、離開或留下、夢與真實,對立又共存的關係一遍一遍加大敘事張力,讓他譜寫的故事時而遁入內心深處,時而跳躍進浩瀚宇宙,懷疑時間只是一個人為的虛幻概念。
像他早期的作品〈Searching For The Raven〉,Olivier描述了一名男子見到一隻渡鴉橫越天空後決定出走的故事。然而他最終也沒有尋找到出走的意義,他反問自己:“這一切值得嗎?”
一曲終結後,人們彷彿都站到了這道攸關存在主義的問題面前。“Was it all worth it? ”,Olivier似乎在問你,人生有意義嗎?這種介乎存在與虛無的叩問,在他的音樂與文字裡頭,頻頻出現。Olivier有答案嗎?也未必,他或許根本沒有想過要給答案。
“其實我的作品並不是說每一個都有一個想要傳達的信息,我純粹是想給大家提供一個空間。當你聽到那首歌的時候,你可以容許自己在其中,沉浸或思考。而這首歌能做到的就是推動你當下去感受。”
“我其實就是想要表達一些比較複雜,有點百感交集的感覺。我想說的是,不是所有東西都一定有一個平衡,而是看我們要怎麼去遊走。如果能夠把對立兩邊的觀念都品嚐過了,我想這個就是活著的終極目標了。(The ultimate goal of living)”
Olivier的作品不只有音樂,還有文學與畫面,敘事能力十足如小說。這些底蘊累積源自於他平時就很喜歡看的詩集和小說。
Olivier的作品乍聽之下感覺晦暗、虛無,但卻哀而不傷。透過尋找最沉溺的情緒,潛入自我意識最底層,打聽那些最不願訴說的恐懼,其實是為了找到不安的源頭。感受黑暗也是組織我們的一部分,興許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釋懷。
“當我們感到恐懼或難以負荷的時候,也未必是不好的。就得看你在跟對立的概念共存,在感受陰暗面的時候,怎麼嘗試去光的那邊呢?它能夠作為動力驅使我們,嚮往好的地方。它能讓我們變成更好的人。”
2021年初,Olivier推出全新單曲,為詩歌「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Weep」譜曲寫成了〈A Thousand Winds〉。
Olivier邀請台灣詩人徐珮芬,為〈A Thousand Winds〉填上中文歌詞,完成了這首〈風茫〉。
《I am afraid of》沉浸式音樂會
這個10月,Olivier將舉辦他第二場音樂會《I am afraid of》。音樂會正是從恐懼的概念出發,Olivier提到一開始會有這個想法,是因為疫情的緣故。病毒讓人們孤立起來,待在房間裡面的日子,讓人們的心情鬱悶、緊張,許多不安的念頭油然而生。
“這讓我開始思考,恐懼的事情是每一天都有的,為什麼會在某些特定的時候跑出來呢?於是我開始寫歌,繼而延伸出這個音樂會。我其實是想要大家透過恐懼,慢慢去找到釋懷的方式,鼓勵大家去接受恐懼,認識自己。”
除了音樂演出,音樂會還有影像與氣味體驗的設計,讓觀眾能夠從視覺、聽覺和嗅覺走進一個沉浸式的音樂會中。 攝影師:Jeff Cheng
而和一般音樂會不一樣,《I am afraid of》選擇的場地是劇場,增設了很多沉浸式的體驗,可以將這次的音樂會形容成一個「劇場+音樂會」的演出。
“選擇這個場地是因為這裡一般上都是戲劇表演的場地,我們可以在現場做很多調整,包括燈光、音響,讓觀眾的體驗最大化。其中沉浸式體驗除了有full band演出之外,還會有類似短片的呈現,好像一個現場配樂的電影。觀眾看著看著就會覺得這些現場的元素都是相輔相成,環環相扣的。”
“再加上我們希望可以增添儀式感,現場還會有調香師調出不同的香味,所以才會叫做沉浸式或者是戲劇式的體驗。”
KEF × Olivier Cong
Olivier也呼籲大家盡量提早到達音樂會現場,因為在開唱前1個小時,觀眾可以在現場體驗這次音樂會的官方贊助商——音響品牌KEF獨特的互動裝置。
“我一直都覺得KEF的音響,設計好看,質感高級,它能夠跟音樂會場地和燈光融匯在一起。所以在音樂會開始之前,我們會用音響和現場裝備來設計一些視覺效果,雖然說不上是藝術裝置,但大家在開場之前可以來感受這個裝置帶來的空間體驗。這點我暫時不劇透,讓大家可以期待一下。但如果真的要形容的話,我會說那體驗有點像是遊歷博物館。”
談及這次和KEF的合作,Olivier表示很榮幸能成為少數幾位獲得KEF贊助的香港音樂家。
“我一直覺得KEF講述了一個非常獨特的故事:最初,聯合創始人Raymond Cooke原是BBC的一名設計工程師。他通過自己改裝音響來提高音質,最後創立了KEF音響品牌。我覺得這個故事很有啟發性,就是當你很喜歡一件事情,你把它當作是愛好去做,有足夠的熱誠和熟悉之後,會有越來越多人欣賞你。”
Olivier Cong《I am afraid of》音樂會
日期:2021年10月19日至21日
地點:香港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自由空間大盒(Freespace)
票價:420港幣
訂票點擊這裡
立即點擊 ☛ 發掘更多優質音樂
Cover Credit: Raven Lee
文 / 彭美君
寫字的人,採訪的人,聽故事的人,也是講故事的人。
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