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藝術 | 專訪 | Emiliano Melis以復古卡帶點綴聲音藝術

卡帶(Cassette tape)作為上個時代的產物,在這個數位化時代已不常見。但這位身在美國的聲音藝術家卻透過音樂與設計聲音裝置的方式,賦予看似已被時代淘汰了的卡帶,一個新的生命。
“我從小開始接觸卡帶,大概是在80年代末的時候吧。我還記得當時用兩個模擬錄音機,和一個簡單的電子琴,把音樂疊加在一起的感覺。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可能只是覺得好玩,純粹表達自己的創意,但那實際上是我實驗聲音的開始。”
或許你更喜歡透過Podcast的方式聆聽Emiliano Melis的故事?現在你可透過Spotify和SoundOn收聽和下載SOL聲活圈製作的『聲音藝術』系列節目:
聲音藝術家Emiliano Melis這首作品帶點夢幻與空靈的氣質,彷彿是從童話故事本中流露出來的。在卡帶的捲軸滾動下,緩緩盪出的合成音樂(Synth Music)有種懷舊與現代的矛盾感在其中碰撞,叫人目不轉睛。
“我在作品中使用卡帶或是卡帶卡座,是因為我想要找到某個特定的聲音。對我來說,它們不再只是記錄聲音的工具,而是變成了樂器,成為創意的一部分。”
目前身在美國的Emiliano自2005年開始正式投入音樂行業,在業內累積了大約16年的經驗。但若要追溯回他的音樂歷程,還要從他小時候開始說起。
“我人生中聽過最好聽的聲音,是我第一次聽到鋼琴彈奏的時候。它真的改變了我的人生。”
Emiliano和音樂結緣,是從聽見鋼琴演奏開始的。
“我高中的時候組了一個樂團,叫做Alchimia,當時我們跟其他樂隊一起表演,對我來說那體驗非常難忘,當下真的是百感交集。記得當時我站在台上,緊張得手都在發抖。可是當我們開始表演之後,我感覺到腎上腺素和音樂好像都在血液裡奔騰,真的是相當神奇的體驗。”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許多微縮模型(Miniature)的擺設,像是桌椅、書本或是電話,它們被擺成日常生活的模樣。在一旁,Emiliano放入相對體積更大的合成樂器、卡帶等等,讓人感覺就像是當生活與音樂擺在一起時,音樂佔了很大的一部分。
似乎就跟Emiliano本人的生活一樣。
“音樂一直都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不只是作為一名聆聽者而已,而是作為一名音樂人。我剛開始學樂器就是因為我想寫歌,所以學了鋼琴和吉他。我記得以前放學之後,比起練習古典音樂,我更想要寫自己的歌、譜曲,我想我從小開始就會透過創作來表達自己。”
Emiliano認為創作是表達自己的一種方式。
從樂團轉型,蛻變成獨立創作者
從小開始自己摸索寫歌,高中期間跟朋友一起組樂隊演出的Emiliano,成長後在音樂領域的身份也跟著轉型,成為了一名獨立創作者。這對一開始的他來說是極具挑戰的。
“我組團好幾年之後,覺得最難的是要如何獨立演奏。當我脫離樂隊之後,要如何獨當一面,展示我作為一名音樂人、作曲人的面向,都成了我當時最關注的問題。剛開始我對自己很嚴苛,總是不滿意自己的作品。後來我花了一些時間調適,對自己的作品建立更多信心,也開始平衡對自己的期待。”
這些道理看似簡單,實際上卻是許多創作者都曾經面臨過,也花費相當年月的時間與心志才能克服過來的問題。因為創作是孤獨的,在這條路上往往只有創作者自己才知道怎麼走下去。旁人即便能給予陪伴與鼓勵,終究能引領創作者完成作品的,是佇立在自己心間,一股對創作的熱誠。
當問到Emiliano,若將創作過程簡單劃分成想法誕生、製作過程與成品驗收三個步驟,他最喜歡哪個環節的時候,他說自己最喜歡的是製作過程。
“那絕對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候。因為我是一個很細緻的人,會花很多時間在音樂創作上,總是會想要去尋找新的聲音。這就是我喜歡做的事情。”
“而且每次完成作品之後,其實我都會覺得有點空虛,所以我需要馬上投入新的創作。”
Emiliano《A PLACE TO HIDE》專輯封面
音樂與視覺相互匹配
如前文所提及的,Emiliano的作品,不只是對聲音講究,對於怎麼呈現這些作品,他也下了不少心思在其中。
“我常常都對音樂和視覺畫面如何相互匹配感到很好奇,我也相當投入在做這樣的事情。我相信漂亮的呈現方式能夠為音樂增值,尤其是在像IG這樣的視覺平台上。”
恰逢前陣子經典美劇《六人行》(Friends)推出重聚特輯(Friends: The Reunion),Emiliano也找來了六位主演的樂高人型,和劇中經典的橘色沙發道具,配上音樂,喚起了不少當年劇迷的回憶。
Emiliano之所以如此擅長為各種音樂的主題擺設,是因為他也經常受邀,與歐美地區的混音師或音樂製作人合作,為他們的聲音裝置擔任作曲家。“這些年來,我有幸參與到一些美術館和博物館中聲音裝置的設計工作。”
“我覺得當代藝術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在IG上也嘗試想要重現那些藝術場景或氛圍。我IG上那些簡短的影片,可以說是我創作的小房間,裡頭放著小小的聲音藝術作品。”
Emiliano在IG上的短片都是他製作的迷你聲音裝置。
創作最美好的元素是「衝動」
此外,Emiliano不只是相信視覺能為音樂增值,應該說在他眼裡,不同的藝術載體之間似乎都是息息相通的。他提到自己的創作靈感來源很廣泛,很難指定說清楚來自哪裡。但因為他很喜歡藝術的關係,所以可以說一般上都是從書本、畫作、電影或攝影中獲得靈感。
“創作的方式有很多種,作品有時是一段簡單的旋律,有時候是更複雜一點的想法,是某個我想要展示的特定聲音。所以很難說到底是什麼啟發了我,但大部分時候它們都是從一些很內在的情感開始,能夠快速地刺激到我,讓我有把它們轉換成音樂的衝動。”
在Emiliano來看,成就好作品的元素難以言明,“它可能是一個很普通的音調、聲音或者旋律,但我很喜歡這種始料未及的發現。我自己在聽音樂的時候就會去尋找其中的原創性在哪裡,以及它能夠讓我投入到怎樣的一個氛圍。”
問起Emiliano會如何形容自己的音樂時,他說自己的音樂是自省式的(Introspective)、實驗性的(Experimental)以及極簡主義的(Minimalist)。
“像我說的,音樂一直都是我人生的一部分,我也覺得音樂跟我們人有很深的連接。我寫歌是因為我覺得我需要這樣做,我創作音樂是想讓自己快樂。音樂可以啟發我,填補我的空缺。所以我希望我自己的作品也可以啟發到其他音樂人或藝術家的創作。”
16年的經驗對於一名音樂人來說絕對不算少,但對於Emiliano來說,他仍然感到不足。如同他自小開始探索,到組樂團演出,再到之後成為獨立創作人,如今他還在成長中,也許可以用他的這句話總結他的現況,“如果音樂是一片大陸,我將不會停止探索。”
立即點擊 ☛ 發掘更多聲音藝術
Cover Credit:Emiliano Melis
文 / 彭美君
寫字的人,採訪的人,聽故事的人,也是講故事的人。
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