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藝術 | 專訪 | 西班牙聲音藝術家Bichopalo——奇形怪狀的節拍

如果植物會唱歌的話,應該是長這樣的。
Bichopalo最新作品,透過合成器和細沙等等元素發聲,取名為「THE PLANTYFLUTESIZER」。
在西班牙聲音藝術家Bichopalo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各種儀器組合,從合成器到吉他、鋼琴等等樂器,再到大自然中的水和細沙。這些看似毫無關聯的元素,就在他的想像與執行中,各自發聲,融合而成了獨一無二的聲音裝置藝術。
西班牙藝術家Bichopalo
保留創作的當下
對他而言,創作中最珍貴的,是最初在腦袋中迸發的第一個靈感。“創作中每一個步驟都很重要,但我覺得你第一個想到的,還未經其他因素‘污染’的念頭,是最珍貴的。”
所以每當他想到一些特別的想法時,他都會馬上跳起來,把它畫在紙上並隨身攜帶。“這樣才能盡可能地保留最原始的創作精髓。這些記錄可以幫助我在執行的過程中不輕易跑題,當我回頭看的時候,我不只是可以看到當時我所設想的作品比例或者是相關的技術原理,還可以體驗到當時當下的感受。”
“這也許是其中最複雜的過程,就是不要失去啟發你創作的那一個關鍵感受。因為只要把握住它,將它傾注到作品中,別人在看成品的時候,才能體會到你當時的感受。”
豐富的音樂素養
Bichopalo的父親是一名爵士鼓手,在耳濡目染下,自幼就開始接觸不同的樂器,包括吉他、貝斯、鋼琴、大提琴等等。但他說自己最喜歡的還是鼓和打擊樂器。
自小與樂器為伍,造就了他豐富的音樂素養。他對樂器的鍾情不僅僅停留在樂器所發出的聲音,還包括樂器的外觀設計。
“我覺得每一個樂器都相當地打動我,不只是因為它們發出的聲音或音樂,還有這些樂器的外形。從外觀來看,每一個樂器都非常漂亮,你不會找到一個看起來很醜的樂器。我覺得每個樂器本身就是一個藝術品。”
電子樂帶來的轉變
熱衷於搖滾樂與爵士樂的Bichopalo在前幾年有機會接觸到電子樂,看似冰冷的機器竟然可以發出如此抽象的聲響,令他深深著迷。
“我一開始對電子樂的樂器感到非常好奇,從那時開始我便發掘到了合成器的魅力。那瞬間我覺得自己好像開拓了一塊全新的區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我立刻就愛上了這些電子樂器。”
Bichopalo迫切地想要知道這些電子機器的原理,想了解它們是如何發聲的。他因而得知許多創作者都會在傳統合成器上創建出自己的手工或電子合成器。這完全顛覆了過去Bichopalo對樂器的想像與想法。
“這給了我很大的想像空間,我想到音樂創作不只是可以融合合成器,更是可以混合模擬電子樂器,成為一個新的雕塑品。”
Bichopalo 2019的作品「Invisible Forces」
自此,Bichopalo便嘗試利用傳統樂器與合成器,結合大自然的風聲、水聲,又或者是身邊的物件如彈珠聲響,種種不同元素的混合,創造出動人的音樂作品。
Bichopalo 2019設計的動畫,透過彈珠滾動與撞擊的聲響打造出好看又好聽的音樂雕塑品。
視聽藝術兼備的音樂雕塑品
這也就是為什麼Bichopalo也被稱作是「音樂雕塑家」(Musical Sculptors),他的作品是「音樂雕塑品」(Musical Sculptures)。因為看似毫無關聯的聲音元素,在他的調整與雕塑下,每個聲響都能在作品中適得其所,與彼此完美融合,成為一首美麗的樂曲。
此外,從視覺審美的角度來看,這些作品也是絕美的藝術品。
“我是一個蠻視覺系的人,每當我看到一個比較抽象的構造時,我就會在想它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或是我會將樂器安裝在各種奇形怪狀上,嘗試看看它們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來,這些實驗往往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Bichopalo 2019年的作品「UNEXPECTED METRONOME」
「UNEXPECTED METRONOME」,顧名思義是「意想不到的節拍」。作品中你除了可以看到木吉他、電子吉他、合成器以外,還有意想不到的打字機、吐司機等等的加入。
這些隨機元素的結合很多時候都是Bichopalo的突發奇想。他提到自己的靈感來源不僅僅侷限在音樂的世界,而是從各式各樣的展覽、藝術表演或是建築中得來。如同他作品中呈現的多元性,Bichopalo也相信當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元素相遇在一起時,就是魔法誕生的時候。
靈感有時總是信手拈來,但Bichopalo也並非沒有遇到過創作瓶頸。
如同一開始提到的,Bichopalo形容與靈感的初次相遇是最美好的。但同時作為一個創作者,尋覓靈感本身同時也是巨大的考驗,覓不得時難免會令人沮喪。但兩者也如光影般相依,正是因為尋覓過程中時有的沮喪,才會讓人感覺到在靈感迸發的瞬間,魔幻而美麗。
“創作更多時候是一種直覺的感受,你很難說出某個特定的元素來。有時候我們喜歡某樣東西卻說不出原因來,這是非常主觀的。當我在創作一段音樂,或是建立一個裝置的時候,我只是在遵循我的直覺,我希望別人在看到作品的時候也能體會到我的這份感受。”
“因為到了最後,我的這些音樂雕塑品還是一個傳達情感與感受的途徑。”
立即點擊 ☛ 發掘更多聲音藝術
Cover Image:Bichopalo
文 / 彭美君
寫字的人,採訪的人,聽故事的人,也是講故事的人。
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