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藝術 | 專訪 | 瑞士聲音雕塑家Zimoun:寂靜是最優美的聲音

“我覺得我聽過最好聽的聲音是寂靜的聲音,即便我沒有真正體會過全然的寂靜。”對瑞士聲音藝術家Zimoun來說,這個世界連寂靜也可以是一種聲音。
人類的大腦每天都在處理許多比我們想像中還要繁雜的訊息,耳聽、眼見,透過碰觸的,透過氣味傳達的,資訊從四面八方而來,我們的大腦需要快速地作出判斷,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不需要的……這是個必須的過程,否則我們或會被無法調節的眾多資訊壓倒。但同時我們也有可能因此而忽略很多周邊的事情,忽略了許多事情不同層面、不同次元中的樣貌。
或許你更喜歡透過Podcast的方式聆聽Zimoun的故事?現在你可透過Spotify和SoundOn收聽和下載SOL聲活圈製作的『聲音藝術』系列節目:

“我常常覺得我自己像個觀察者(observer),或是發掘者(discoverer),更勝於是一個創造者(inventor)。”聲音是一直存在的,所以與其說是Zimoun創造了這些聲音,不如說是他發掘了這些聲音,發現到它們的美好。
1977年生的Zimoun,在瑞士伯爾尼(Bern)工作生活。自小就對聲音產生興趣的他,利用日常能見的材料,如紙箱、紙袋、木棍、直流馬達、通風機等等,透過旋轉、敲打、震動等持續運動的方式,再現我們生活中也許常常聽見,但往往被忽略的聲音。
在這個聲音裝置中,Zimoun在大貨箱內裝上鋪天蓋地的牛皮紙袋,裡面裝有獨立充氣、放氣的引擎。透過紙袋伸縮發出悉悉簌簌的聲響,讓人乍聽之下像是在雨林中感受雨水敲打綠葉的聲響。作品名稱:317 prepared dc-motors, paper bags, shipping container, 2016
他與團隊一起打造的聲音裝置享譽國際,曾在蘇黎世、智利、馬德里、孟買、首爾、台北、釜山、北京等等多個國家與地區展出。Zimoun的聲音裝置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它在視覺與聽覺上所呈現的複雜性與協調感,卻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叫人看得目不轉睛。
作品名稱:210 prepared dc-motors, cotton balls, cardboard boxes 40x40x40 cm, 2011/2020
這種莫名的吸引力,也許是來自於Zimoun作品中同時並存的「矛盾」與「平衡」。
在問到他會怎麼形容自己的作品時,他選擇了簡樸(simplicity)、複雜(complexity)和感知(perception)這三個形容詞。正如他所形容的,他的聲音裝置是既簡樸又複雜的總和。
“我喜歡這些矛盾並存的關係,像是簡單與複雜、群體與個體、精準與瑕疵、秩序與混亂。”
雖然沒辦法回想起準確的時間,但他說自童年開始就熱衷在與聲音、音樂有關的實驗上。眼不能見的聲音,卻能創造出空間的感受,透過聲音感知空間的體驗,對他來說有著非比尋常的吸引力。
“我很迷戀聲響空間(sound space),它像是可以移動或延伸的狀態。讓人感覺不需要真正移動,也能從A點跑到B點上。比起實際上存在的任何有機體、系統或體系,聲響空間看起來雖然是靜態的,但卻能夠產生極大的活力和多樣性。”
Zimoun的作品旨在透過各種實驗方式,再現出各種聲音雕塑,透過這些聲音的迴盪,讓人感受到空間的變換。在Zimoun的雕塑下,聲音不再只是抽象的存在,它變成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聲響3D 空間,似乎聲音也能成為一種視覺。
無序勝有序
確實,Zimoun的聲音裝置同時也是一種視覺創作。作為極簡主義者,Zimoun的作品常選用簡約黑白或溫和卡其色調,在一眾無序勝有序的節拍中,製造出類似冥想的平和心情。
Zimoun的聲音裝置也是一種視覺創作。黑白光影交錯,讓觀眾透過視聽,感知到空間的氛圍。作品名稱:361 prepared dc-motors, filler wire 1.0mm, 2010
“長期投入創作會讓我進入某種冥想的狀態。在這種狀態裡面,我可以感受到更深層的意識或是感知的部分。”
Zimoun的作品看似沒有規律,是隨機的材料提取,然後發出聲響。但實際作品的選材卻是經過他多番實驗,對特定空間考量之後作出的選擇。
“我的靈感不是來自單一物件,反而它們更像是一些讓我產生興趣的事情的延伸或總和。最終的成品是透過不斷地觀察、發掘,多次的嘗試與實驗後才能完成的。”
從選材到相關的物理運作,裝置所發出的聲響、節拍等等,Zimoun對於作品想傳達的意義,即便是作品中最細小的單位,都是經過反覆測試、更改後得出來的一個狀態。
“我希望可以創造出一個讓我一直保持觀察,或者反思一切的狀態或條件。在這個狀態內,我或許能夠思考世界,關於自己,或是關於浩瀚的宇宙。這些狀態讓我保持好奇,並與各種主題、領域建立聯繫。”
手工的溫度
Zimoun的聲音裝置雖然透過機械原理保持律動,但其中也涉及些許手工元素,讓作品不只是由機械運作的千篇一律,反而因為人手製作而出現細微的差異,讓聲音裝置發出的聲音不同步,有快有慢,不同的節奏就像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各種際遇。
去年,Zimoun與高級製錶品牌積家(Jaeger-LeCoultre)合作的藝術裝置,他運用積家腕錶上的零件夾板的金屬原料,和金屬細絲勾在一起,通上電流之後讓它們開始旋轉起來。
由於每一根夾板上的細絲都是經由人手拗折的,所以每一條的角度、彎度都有所不同。隨著金屬夾板旋轉起來,每個夾板都發出了不一樣的聲音,聽起來既混亂,又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規律帶來的寧靜感。
Zimoun : 1944 prepared dc-motors, mdf panels 72x72 cm, metal discs Ø 8 cm, 2020 from Zimoun on Vimeo.
因轉動而閃爍的金屬夾板在黑色的平面上抖動,讓人聯想到夜晚雨水降落在平靜的湖面上。作品名稱:1944 prepared dc-motors, mdf panels 72x72 cm, metal discs Ø 8 cm, 2020
有人透過Zimoun的作品感受到心平氣和,也會有人覺得沒有規律的聲響讓人心煩意亂。但也許這就是藝術作品的特別之處,它包容你所有的感受,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
在作品中建立對話
“在我的作品中,並沒有固定要讓大家產生怎樣的聯想。”對Zimoun而言,一個作品只要能開啟對話,就是一個好的作品。“對我來說,如果一個作品可以在我每次看到它的時候,帶給我啟發,或新的刺激,那對我來說就是好的作品。它需要是可以產生對話的,可以讓我們觀察並與它建立聯繫的。”
Zimoun的作品只用材料名稱命名,原因是希望觀眾在觀察作品時,能延伸出自己的聯想。這些反應因人而異,他不希望限制大家的聯想。
Zimoun說他沒有遇過創作瓶頸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他能時時保持活躍與高產量創作的原因。但現在面臨全球蔓延的疫情,還是不得不受到明顯的影響。
“因為我大部分的展覽活動都跟博物館、藝術畫廊有關,現在面對蔓延的疫情,我開始意識到,儘管我獲得了可喜的成就,但目前情況卻進入了一個不穩定的狀態中。近幾個星期來,我大部分的計劃都被取消或無限期延後了,這料想不到的情況說來也是一次挑戰,但換個角度來說,它也給我帶來了有趣的創作潛力。”
Zimoun認為疫情帶來的影響,不只體現在人類外在的生活上,同時也發生在人體內心深處。他認為自從疫情爆發以來,人們的「排外情緒」更加激烈。
“在這種「一切邪惡」都是外來的情緒氛圍下,社會將會怎麼發展?突然之間,來自外部的一切似乎都有潛在危險,這跟我們現在的處境一樣,我們見的人越來越少,國家與國家之間也關閉了邊界。民族主義與排外情緒被推往新的方向發展,每個人只會先想到自己,貧富差距不斷拉大……這樣長久下來,會怎麼影響我們的社會,我們該保留什麼,又為了什麼?為了誰呢?”
Zimoun:創作是為了反思
這些問題也許不是聲音,或是再龐大的聲音裝置能回應得了的。但如果這些作品能夠讓你對社會、對世界或者對自己的內心,產生一些好奇或建立一些對話,就是關懷社會的起點。
“我的作品可能是一個起點,但它背後的原則和方法也同樣承載重要的信息。像是系統性地使用回收材料來創作,讓我開始關注我們使用的資源。又或者是透過多個單獨元素運作的模式,讓我看到了我們社會運作的模式。”
“在我的創作裡,儘管我使用的是非常簡單易懂的操作模式,但我嘗試創造的,是啟發更多觀察與反思的複雜體系。”
藝術看似與生活的距離非常遙遠,但其實藝術離不開生活。它只是用了另一種形式,讓我們在更深層的意識中,感知自己與外在世界的聯繫。發掘聲音,其實也是在這些藝術載體中,發掘自己而已。
立即點擊 ☛ 發掘更多聲音體驗
Cover Image:zimoun.net
文 / 彭美君
寫字的人,採訪的人,聽故事的人,也是講故事的人。
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