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漂流出口:把現場演出當作二度創作

漂流出口,聽起來像是個急欲尋找答案和方向的團名,流動著,並充滿生命力。漂流出口是由巫尚.碧海(吉他、主唱)、布妲菈.碧海(貝斯、主唱)、林肯(鼓手)所組成的樂隊,他們彼此是關係緊密的家人。自2010年變開始組團表演,2021年以《海女》專輯拿下金曲獎最佳原住民專輯獎。
有搖滾、有實驗、有些原住民的古調元素?
第一次聽到漂流出口的音樂會覺得很酷,非常酷。那不像是任何一種你能準確敘述的音樂類型。有搖滾、有實驗、有些原住民的古調元素?或者就直接用世界音樂來形容,會是最接近的說法。在官方的資料簡介上,漂流出口形容自己是「台東阿美族的民謠實驗搖滾樂隊」,實際上團員會怎麼解釋呢?
立即訂閱Apple Music無廣告聆聽漂流出口的歌曲。
巫尚:「現在會說是世界音樂。我們從成團,就一直被各式各樣的標籤綁住。到疫情的時候,我們三人就各自出國或工作。回來後,就把各自喜歡的東西拿出來結合,因為各地的文化、語言詮釋的方式都不同。現在把這幾年各自的歷練融合起來,就變成阿美族的世界音樂。」
「因為我們的人『本身』就代表著我們的文化,現在會認為『曲風』反而是代表著我們的情緒。在創作的時候,我們也不會限制自己的曲風,可能A、B段會有不同的唱法不同或不同的曲風,我們並不會侷限在同一個框框裡面。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這幾年太閒了,才發現到音樂裡還可以挖掘的東西太多了。」
是家人也是團員
三個人是怎麼聚在一起?巫尚笑說:「沒有為什麼,因為我們是家人,哈哈哈!」起源於巫尚退伍後的第一份工作,因為在樂器行上班,後來玩了一些團但不太順利,最後就回頭問了林肯、阿妞(布妲菈)聚在一起。「因為喜歡的音樂都很像,不用解釋太多,從以前到現在都是這樣子。喜歡的東西都一樣,所以可以一直玩下去,而且我們一起經過生死,沒有人可以代替我們。」
貝斯手、主唱布妲菈.碧海
鼓手林肯
吉他手、主唱巫尚.碧海
睽違三年的專場
近期,漂流出口也展開了睽違三年的專場巡演,訪問前剛結束了台北場,於四月還有台中場與其他場次。
為什麼經過了這麼久才有舉辦專場演出呢?巫尚說:「這次專場把第一張專輯到EP《海女》的歌都重新改編,花很多時間在工寮創作寫歌。為什麼隔三年?是因為布妲菈有『小島大歌』巡迴的計畫、疫情爆發等等,所以擱置了三年。」
訪談中,漂流出口花了許多時間分享與解釋,他們的現場演出和專輯作品是多麼的不一樣。「怎麼可能會一樣,有時候林肯嗨起來打了一段新的鼓,下一次他也不記得了」;「我們會因為觀眾給我們的感覺或氣氛,即興改編我們的歌曲,他們在台下跳得很開心,我們就彈得更用力,一起玩。」或許最接近的形容,應該像是爵士樂的概念——所有曲目只是框架,但每次的演出即興都不一樣。
專場氣氛到底多瘋狂?林肯說:「沒想到台北場這麼多人,很意外,還有人在表演中昏倒了,是女孩子,憑我個人的感覺應該是被我帥到。」巫尚則說:「看到一個上班族的叔叔,整場都跟著唱,但他是漢人,我有被嚇到,音樂的力量真的很強,可以讓人學新的語言。」
最瘋狂的則是布妲菈說:「表演結束,很多粉絲都衝到休息室裡,但我一個都不認識喔!可能負責的工作人員也玩開了,大家太開心了啦,都沒有人顧門,都跑到休息室裡面!」
獨一無二的現場狂歡
漂流出口敘述的瘋狂經驗,到底是什麼模樣?
巫尚:「我們問過觀眾,整理出幾個關鍵字『激烈、冥想、手舞足蹈、心靈的音樂之旅』,感覺好像進入某個自己的狀態裡面,我們不會想要觀眾一定要怎麼想我們的音樂,因為我們自己在做音樂,也是因為我們有自己的想像。會聽我們音樂的人,沒有特定是哪種聽眾,他們的接受度也是蠻大的。金屬的、嘻哈的、嬉皮的人。」
布妲菈:「之前在鐵花村音樂聚落表演的時候,下面好熱鬧,有人跳Hip-Hop、跳popping、跳電流,但看起來不像是台東人。但還有台東當地小朋友在battle,一邊聽我們的音樂一邊battle。浪人祭的時候,還有觀眾自己來台上跳,擋都擋不住,有時候會好想要看自己的表演,因為看到台下的觀眾都好high。」
文化傳遞的使命感
只要聽過漂流出口的音樂,必定能感受到那埋藏於其中的阿美族古調元素。這幾年,三位團員各自有自己的旅程,布妲菈去了美國四個月參與了很多創作營,她說:「在那邊學習表達自己、學樂器,也學習如何講自己的故事。」巫尚則說:「駐村經驗裡有去上課,體認到了該對自己的文化守護責任,也一直在訓練自己怎麼表達自己。」
漂流出口也分享到,要談讓觀眾完全理解或知道阿美族文化或音樂,那並不是件好傳達的事。
林肯:「如果他們聽不懂我們的語言,要怎麼樣讓他們聽懂我們的意思?就是直接讓音樂帶領聽眾有某個畫面出現。」
巫尚:「讓觀眾學我們的舞蹈、唱我們的歌,他們聽不懂的語言卻很想要學、很想要唱,讓台上台下產生共鳴。音樂的起源,某個程度跟節奏有關,所以會思考阿美族的節奏是什麼?那就用這樣的節奏去引起大家的共鳴。這是目前我們在嘗試的。」
至於如何做到古調與現代音樂的結合,漂流出口也分享,其實他們聚在一起做的第一首歌〈塑膠袋的牙齒〉,就是用小時候阿嬤唱給我們聽的古調。那時候像是在玩,用龐克去唱古調,直到〈海女〉一曲,才真正思考要怎麼把古調放到歌裡。
直到近年,他們才回到台東,真正去感受所謂「文化」。小時候,三位成員都各自有被長輩帶到都市生活的經驗,所以並沒有那麼強烈地和自己的文化、部落或環境有所連結。
布妲菈:「環境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大的影響,回到台東時間都慢下來,才能寫出比較特別的歌。因為跟著父母遷移到都市,對文化沒有這麼了解,所以才搬回去。」
最後,他們說:「阿美族的歌就像海浪一樣,聽到我們的歌就好像被丟到海裡一樣,把你帶到另外一個世界。」
對於文章敘述的狂歡、感受、舞蹈、古調感到好奇嗎?漂流出口於在四月還有兩個專場,也正在安排海外巡演,準備新專輯中。請務必到現場去感受每次「獨一無二」的現場演出。
漂流出口 2023 春之蛻變 Tour
All Images: 漂流出口
想發掘更多好音樂?立即點擊 ☛ POPCAST欄目
文 / 米鹿
是部落客也是Youtuber。自2013年起在報章雜誌&網站著有音樂評論文章,曾採訪張學友、陳奕迅、李榮浩等近百位歌手。關注中文與KPOP音樂。
$$shop
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