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室哲哉再復出,你還會想聽他的音樂嗎?

J-pop時期曾留給許多樂迷美好的回憶。那些節奏感極強的迷幻電音舞曲,那些重拍節奏中的高亢聲音,渲染魔幻氣氛的演唱會。在J-pop極盛年代,誕生了這麼一號人物,他大膽地把西方流行音樂引進日本,他曾被同行的知名音樂人坂本龍一稱讚道,是他教育了日本人的耳朵,從旋律線、轉調、編曲到節拍感,也被巨星作曲家Goh Hotoda評價為,他的創作影響了日本長久以來對音樂根深蒂固的觀念,把日本音樂推向更華麗的位置。
他的音樂創作不但影響了日本,也帶領著港台多個國家城市。台灣知名論壇版主Charmon就曾在《好奇心日報》訪問時說過,那時候他創作的音樂比較前衛,是台灣流行音樂很重要的領頭羊;所謂的前衛是指他以一種輕快、具節奏感的風格製作電子舞曲,在那個時代確實是他把舞曲的流行推向最高峰!如果聊起J-pop史,肯定少不了這位赫赫有名曾叱吒日本樂壇的音樂教父——小室哲哉,他也是成功帶動日本流行音樂全球化的知名音樂製作人。
談及小室,除了他所締造的音樂佳績,另外當然少不了多年飽受爭議的私事。61歲的他被稱之為“日本過氣音樂教父”,因兩年前爆出背著患病妻子Keiko(globe樂團女主唱)偷吃女護士,形象跌入谷底,並宣布引退幕後,當時他最後一首作品是為女子組合Last Idol創作的《風が吹く(風吹吧)》!
寂靜了兩年餘的他,數個月前宣布回歸樂壇,並帶著最新作品《Route 246》回到大家的視野中。这首是閃爆組合乃木坂46的新歌,他負責作曲和編曲。
讓我們馬上來聽聽他引退前的最後創作和他回歸樂壇的新創作有什麼不同,看看這兩年裡,他在音樂的造詣上有沒有增進或是另有新感悟。
小室哲哉曾在2016年的某次訪問中提及,創作者應該隨著年代改變思維,得多接觸新事物。但相比《風吹吧!》,《Route246》似乎並無什麼變化,仍然是小室哲哉一貫的電音舞曲風格。
或許,還有很多樂迷來不及搭上當年J-pop風潮的列車,並不太認識小室是誰,甚至對他的音樂功績一無所知,現在就簡單整理他濃縮版的大事紀。
小室哲哉濃縮版大事記
出生於1958年的他,少年時代就迷上了搖滾樂,並立志要當個音樂家。12歲那年,他首次接觸電子合成器。7年後加入Speed Way樂團,開始了他的音樂生涯。年少的他在音樂的道路上尚未成熟,當年所發佈的單曲、專輯均不成功。
爾後,他以鍵盤手身份另組了一個TM Network。累積了Speed Way的實戰經驗後,作品雖然擠入了當時日本流行歌曲排行榜的前十名,但依然無法贏得日本民眾的“歡心”,主要原因是TM Network是一個以模仿國外搖滾為風格的樂隊。但,沒關係,年輕就是要多嘗試。所有的嘗試和挫折都是最好的學習,努力不懈的他並沒因此被打敗反而是不斷摸索。
為了迎合大眾喜好,他也開始模仿歐美培養歌手的方式做音樂。剛好碰上80年代日本經濟起飛的時代,民眾開始願意花錢消費,甚至越來越多的日本人對歐美音樂更熱衷、更崇拜,有點“崇洋”的姿態,而他那些年不斷效仿的西方音樂總算迎來了春天,得以嶄露頭角。
真正讓他音樂生涯產生巨大轉折,是發生在1986年,他憑藉為渡邊美里創作的《My Revolution》榮獲日本唱片大賞作曲獎。此後,他就一躍成為日本知名王牌音樂製作人。那時候的西方流行音樂也進入了另一個風格,為了抓住時代的喜好需求,他飛往英國取經,學習城市流行樂(City-Pop)、歐陸舞曲(Eurodance)和銳舞的音樂態度(Rave,後被稱為Disco-Jockey)。
德國Modern Talking 摩登語錄合唱團推出的首支單曲《You’re My Heart,You’re My Soul》成為了當時歐陸舞曲的代表作之一。
《Running to Horizon》專輯
取經結束後,他返回日本馬上創立了TRF,並解散了之前的TM Network樂隊,徹底放棄了當歌手的想法,專心當起一名音樂監製,並且讓他成功以專業製作人身份繼續走紅。
90年代的日本,舞曲可說是如日中天,在極盛時期,所有的舞曲排行榜都被小室藝人所主宰,佔據日本音樂節半壁江山。當時的小室家族就包括了安室奈美惠、TRF、華原朋美等歌手,他也是捧紅這些歌手的關鍵人物。那些年,光交稅就要11.7億日元,可想小室家族為小室哲哉搖回來了多少的錢!
1995年,他又組了另一個樂團globe。許多人認為小室創立的globe樂團,是他音樂創作的黃金時期。globe樂團第一張專輯就銷破413萬張的好成績,甚至以超高水平演唱會著稱,也是第一個開始日本巨蛋巡迴演唱會的音樂團體。第二張專輯裡的其一創作《Faces Places》,更被人們稱之為是小室哲哉的“人生之歌”。
1997年,他曾為紅極一時的美國流行男團Backstreet Boys創作一首濃厚R&B曲風的《Missing You》。當時他也拓展中港台音樂電視事業,重心逐漸轉向全世界。值得一提的是,小室家族曾破天荒收了數位來自香港有潛質的新人成為他的入門弟子,例如葉佩雯、Celine、陳敏之、譚凱琪、姚詠儀及姚詠雯。
進入20前年代,舞曲風潮已經逐漸降溫了,取而代之的是搖滾樂,特別是視覺系團體,加上1998年的經濟風暴,全球的唱片業遭受嚴峻打擊,那幾年,他所創作的歌曲多屬實驗性音樂。
2002年,他邀請了好友 Yoshiki(前X-Japan鼓手)加入globe樂隊,音樂風格也開始有所轉型,融合了電音、舞曲於搖滾曲風的新方向。可是,經濟風暴剛復甦不久,人們元氣大傷尚未恢復,一時無法回到昔日輝煌時期的消費習慣,加上globe專輯銷售成績平平以及種種因素,導致他1998年成立的Rojam Entertainment公司股價大跌。
同年,他與長久以來的戀人兼同事globe樂團主唱Keiko結婚,音樂風格也從電子搖滾樂轉型至電子舞曲/迷幻舞曲(Trance)。Trance屬電子樂,又被稱之為出神、傳思、勸世等。80年代,起源於英國銳舞派對當中,90年代期初在德國興起,接著傳播至歐美地區,以及亞洲地區。而在那個時候,小室把其元素與創作融合,加入了迷幻、科技舞曲。他是成功把西方流行音樂引進日本的流行音樂製作人,當時並沒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呢!
小室家族迎來沒落期
2004年舞曲與小室家族迎來了沒落時期,TM Network二十週年巡迴演唱會,人煙稀少,也在該年海外投資鉅額損失後,他一度撤退。相比早年他帶著“小室家族”到各城市開演唱,台灣那站(1997年),連唱兩天就聚集了五萬名多名粉絲;萬萬沒想到,只過了7年時間就落得如此地步。
於2006年,他又以10億日元代價協議出售自己所有創作的版權,約806首歌曲。加上2008年因官司纏身,讓他的事業徹底跌入谷底。另外,碰上網絡的崛起,許多人開始轉向網路下載音樂,他也開始重拾製作更廣、更普及性的流行音樂、搖滾樂,不再侷限於舞曲了。
雖然創作量大幅減少以及種種的負面新聞,但卻不影響他在樂壇的昔日名聲和地位,他轉換心態,與其多量不如做得更精緻。爾後,幫濱崎步創作的單曲《Crossroad》以及《Love Song》專輯,都獲得業界好評。
小室創作還經得起時代考驗嗎?
自濱崎步後,他的作品就很少引起業界的迴響。他曾在某次訪問被問及如何看待當年盛世光景以及現代音樂事業的轉變,他這麼回答:“過去資訊傳遞不如現在發達,有許多社群網站可以直接得到粉絲們的回應,或是必須得定時與歌迷們互動。以往只要上節目打歌或是定期參加大型演出,就能賣出不少唱片;現代時代不同了,你得跟粉絲保持一定的聯繫,但老實說我很怕正面迎擊粉絲們的回應,太殘酷了。”
他的回應並沒有提及舞曲是否還被大眾喜愛這件事。我們都知道樂迷喜歡的曲風會隨著時代而改變,如同70至80年代的城市流行樂,90年代的電子舞曲流行樂,又或者曾經刮起旋風的J-pop,接著到10年前掀起波瀾的K-pop,樂迷喜好一直都在變。
而他新作《Route 246》從樂理的角度,和弦走法都屬規規矩矩,沒有聽見新意,缺少了突破,是否是為了老歌迷而創作的呢?
這次他再次復出,似乎打了一個“保守牌”。雖然,女團們很努力效仿K-pop團體那樣又唱又跳,不懈苦練舞台技能,提升肢體技術,經紀公司在包裝上也隨著市場需求再改變和增進,但目前看來並沒有激起過多水花。作為樂迷,你是否還會期待“小室音樂”能掀起新一波的J-pop流行風潮呢?
Cover Image: The Asahi Shimbun / Contributor / Getty Images
文 / Vie Siong
音樂如同空氣,是延續生命的必需品,無法想像世界沒了音樂會長成什麼樣子。借一首歌的時間,就能一起沉浸在只有音樂的世界裡。
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