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搖是最強後盾,芝加哥廠牌Thrill Jockey把side projects和spin-off groups做到極致

來自美國芝加哥的Thrill Jockey廠牌讓你想到什麼?答案肯定是一致的,就是後搖(post-rock)。這個廠牌將於今年慶祝成立三十週年,The Sea and Cake與Tortoise的領頭羊地位至今沒有動搖過;即使不這麼活躍,不過依然叫人津津樂道的Mouse on Mars與Oval,也是Thrill Jockey的驕傲。再看看廠牌近年出版的專輯,原來一些曾經在別處征戰的樂團,也轉投他們旗下,比如日本地下第一團Boredoms,與姐妹團OOIOO,還有美國西岸電音先鋒Matmos,都把作品交由他們出版。
Thrill Jockey旗下的這些樂團全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一班不安於室、講求突破自己的音樂人,他們顛覆了大多數聽眾對音樂的想像,辯證了音樂的無限可能。就如當今最有影響力的已故法國哲學家吉爾·德勒茲(Gilles Deleuze,1925年1月18日-1995年11月4日)的論點之一:一棵大樹,更應該關注的是隱藏在地下的根莖,那看不見的,超乎想像的脈絡,才是它們營養的來源。
寫到這裡,一些樂迷應該猜到接下來要寫些什麼,紛紛舉手喊道“Side projects!”對了!除了side projects(註1),還有一些只為了一時之快的spin-off groups(註2)。很多樂迷已經紛紛舉例,比如The Sea and Cake的主腦Sam Prekop,前後發表了五張個人專輯,都交由Thrill Jockey出版;Tortoise的打擊樂手Dan Bitney與吉他手Jeff Parker,聯合Chicago Underground樂團的Rob Mazurek另組Isotope 217。然後,Jeff Parker又加入Chicago Underground,後來Chicago Underground發展成為可以容納更多音樂人的Chicago Underground Orchestra。然後的然後,他們又組了Exploding Star Orchestra。另外,Jeff Parker自己也主導帶領自己的幾個樂團。而Tortoise創團人貝斯手Douglas McCombs也領著自己的Brokeback樂團,和其他projects。這些向前向後向上向下發展的樂團,大多數錄音作品都停泊在Thrill Jockey,使廠牌的版圖不停擴展,也叫稍微不留心的樂迷跟不上了。
註1:side projects:一位音樂人在主要樂團以外的音樂活動
註2:spin-off groups:為了一些目的,譬如現場演出、電影配樂等等而湊成的組合
Mouse on Mars是少數沒有與Warp Records掛鉤的IDM(Intelligent Dance Music)組合(另外還有µ-Ziq,不到你不相信)。二人組Jan St. Werner與Andi Toma同年同月同日於同一家醫院出生,來自德國工業與電子音樂的重鎮Düsseldorf。早在Mouse on Mars成立不久,Jan St. Werner就與Markus Popp組了Microstoria。Microstoria活躍不足十年,先後出版四張專輯,焦點是創作電音的碎片,創作方向就是要好玩,是少有的玩物養志的樂團。
在電音還是相對冷硬的時期,他們致力於提高電音的溫度,拉近電音與群眾的距離。他們的作品都交由德國法蘭克福廠牌Mille Plateaux。廠牌的名字源自法語,中譯《千高原》,是由法國哲學家吉爾·德勒茲與心理學家菲利克斯·伽塔利於1980年合著的一本書,也是《資本主義與精神分裂》的第二卷,即最後一卷。該書被認為是後現代主義與後結構主義的重要陳述。
而Mille Plateaux的美國搭檔,就是Thrill Jockey。
上一段故意沒有介紹(不過樂迷或許知道了),Markus Popp就是Oval,Thrill Jockey的重要支柱之一。除了Microstoria,Markus Popp也曾經與定居德國柏林的日本唱作人Eriko Toyoda組了So。《Toyada》是他們唯一的專輯,2003年由Thrill Jockey出版。Markus Popp叫人神經衰弱的節奏編排,在這張專輯終於有所收斂,配上Eriko Toyoda碎片般的輕輕吟唱,如果這專輯在十年後出版的話,相信可以得到更多的關注,可惜當年生不逢時,隱沒在茫茫眾多專輯之中。
隨著Mouse on Mars的活動放緩,Jan St. Werner也開始做個人發展。2013年實驗作品《Transcendental Animal Numbers》只以卡帶形式出版,或許是為了Thrill Jockey開拓新的實體產品。接下來發表作品的數量相當穩定,每隔一兩年就一張。以Mouse on Mars的音樂為基礎,如果你想聽比較不一樣的電音,可是又不想一頭栽到浩瀚的電音宇宙那裡盲人摸象,那麼Jan St. Werner的作品會是一座堅實的橋樑。而六個月前,他再來一個突破,與來自美國紐約的搖滾爵士即興鼓手Kid Millions合作,這張《Imperium Droop》與Jan St. Werner其他作品的聯繫微弱,他又跨出了一大步。
既然已經提到Boredoms與OOIOO,樂迷應該會想到Yoshimi P-We了。Yoshimi P-We是超能量女超人,在Boredoms裡邊連靈魂人物Yamantaka Eye也難掩她的光芒。除了Boredoms與親自領軍的OOIOO,她也與美國紐約Sonic Youth的Kim Gordon、Pussy Galore,連同Julie Cafritz組超級天后團Free Kitten,無論參與的是哪一支樂團,她的每一場現場演出無不釋放高能量。《Flower Of Sulphur》是她跟美國下城自由即興中堅份子Susie Ibarra與Robert Aiki Aubrey Lowe的一場現場錄音專輯。自由即興(free improvised)是一個獨立於現實宇宙的音樂源流,主要脈絡源自爵士樂,《Flower of Sulphur》集後兩者之大成,加上Yoshimi P-We不按牌理出牌的參與,喜歡從Thrill Jockey那裡找到驚喜的應該不會錯過。
隨著這份名單的份量不斷升級,眾樂迷應該更緊張吧?二十一世紀電音王子Fennesz也曾經在Thrill Jockey露一手。《Knoxville》顧名思義,是一張在美國田納西Knoxville的Big Ears Festival的現場錄音。除了Fennesz,還有當今獨立爵士樂聲望最大The Necks的鼓手團長Tony Buck以及吉他手David Daniell。篇幅有限,Fennesz可以不必多介紹,David Daniell作品不多,曾經在一張當代藍調大師Loren MazzaCane Connors與伴侶Suzanne Langille的專輯《Let The Darkness Fall》(1999)做嫁衣裳,另外,與Douglas McCombs合作的則有兩張專輯(都是Thrill Jockey出版)。
The Necks是來自澳洲的前衛爵士三重奏,其中團長鼓手Tony Buck多年來曾經定居美國紐約與德國柏林,活躍於全世界的獨立地下音樂圈,曾經合作的音樂人超過1000位,讚譽更是源源不絕。
隨著網際網路的方便,樂迷對side projects應該不會陌生,許多從未真正會面的音樂人,也可以因為相互賞識,通過網路合作。不過由於各種各樣的合作過於普及,加上專輯銷量連年下跌,一般廠牌就連自己旗下音樂人的side project都不予重視,任之交由其他廠牌出版,或者音樂人就自資出版(比如近十年來在bandcamp平台發表,或就放在各個串流平台)。而spin-off groups的作品,最容易被忽略,因為就連音樂人本身也就只有那麼一次見面,之後各分西東,如果沒有有心人協調,也很難再有機會合作,連帶這些專輯也蒙上塵土。
Thrill Jockey卻反行其道(也可以說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旗下音樂人的side projects與spin-off groups大多數都交由廠牌出版,一些更受到特別厚待,經過精心設計包裝,發行限量版黑膠或彩膠、卡帶等等實體音樂產品,是廠牌吸引消費者的手法,也是回饋忠實追隨者最佳的方式。
Cover Credit:Jan St. Werner / Rosa Barba via Thrill Jockey
加碼推薦 ☛ 發掘音樂廠牌Warp Records簽下的新人
文 / 吳利光
全職移山的文化愚公,虛度時日的聲藝人。
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