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音樂祭:5個值得關注的香港獨立音樂

香港音樂當然不止於流行曲,近年來香港的獨立音樂如雨後春筍般而生,令人驚豔的新生代不斷湧出,證明香港依然不乏好音樂。
說起港式indie,在掠過的記憶中必有90年代的「人山人海」製作團隊,遊走於流行與實驗之間,由黃耀明領頭的「人山人海」在當年打造了不同面貌的港式音樂,更催生如at17和PixelToy這些出色indie組合。其後,必要說在千禧年冒起的嘻哈至尊LMF(Lazy Mother Fxxker),以非常市井的黑話饒舌及煽動力強的港式嘻哈,幾乎席捲整個亞洲,讓人見識到極具香港特色的獨立音樂。再到文青至愛的My Little Airport,將香港日常融入音樂,告別了青春也到了適婚年齡再到中年危機,音樂在生活中遊走亦成了大家的心靈寄託。
這裡再介紹值得留意的港式indie:
The Hertz
在2018年,5位不完全相識的大男生初次見面後,一拍即合組了一支名為The Hertz的樂隊,取名Hertz意指頻率,由於任何聲音都由頻率組成,所以The Hertz亦代表隨性自在無限制。
「音樂於我並非一件很偉大的東西。」主音Herman這麼說,但卻不自知音樂已帶領他們去了另一世界,一個自由自在的地方。也許這樣,他們很少寫宏大的主題,更多只寫當下發生的點滴,沒有故弄玄虛的包裝,只有平易近人又真實的聲音。
〈阿喪〉是The Hertz在2019年首支單曲,也是他們第一首主打歌。Herman隨著明快節奏唱著「誰又喪屍散播,同步理想要闖……」,聴似輕鬆愉快,但其實是唱著對以往獅子山下精神的批判。再到另一首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末日快車〉,帶點迷離徜仿的旋律,以及黯淡的氛圍,道出了The Hertz當時最直接的感受,不如說是他們對於無助時的音樂紀錄。到了最新之作如今年推出的〈So Deep!〉單曲,The Hertz又再度回歸了他們擅長的明亮節奏。
Tyson Yoshi
無論你是否因為被Tyson Yoshi這個日系名字感到好奇,還是被他在台上總愛半裸秀肌肉的慣例所吸引,Tyson Yoshi無疑是近期倍受矚目的獨立歌手。剛在上個月才結束了大型個人演唱會《MY NEW WORLD ORDER》,這位滿佈紋身又帶有不羈叛逆氣質,屬於bad boy型格的Tyson,展示了他目前正處於最佳狀態。
「開始製作音樂後,就想取以TY為開頭的名字,最後就選擇了Tyson。有天我在陽台看風景,看見對面的吉野家Yoshinoya,於是就將Yoshi和Tyson結合起來,成了我的名字……」Tyson輕描淡寫的說起他名字的由來。Tyson也總愛跟別人聲稱他出身於地下音樂圈,雖現在成為各大商業品牌的寵兒,但他始終無法擺脫叛逆個性。「我覺得主流有很多不自由的人……」Tyson道出他對主流的看法,並對音樂獎項不太感興趣,他只想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音樂。
自2019年的〈Christy〉一曲令Tyson知名度大增,他便一直不斷推出新的作品,比如〈Stressed Out〉和〈To My Boss〉便是年輕上班族的寫照,〈I Don’t Give A, Part II〉就記錄了情侶爭吵的不安,以及〈That Guy〉則是男生遇上情敵的內心獨白。
觸執毛
觸執毛從2005年開始成軍,至今已活躍了十多年。而這段期間,樂隊成員經歷了多次的分分合合(尤其是低音吉他手),至今也只推出兩張正式的專輯:2009年的《The King Lost His Pink》及2013年的《A Tragedy Your Majesty》。雖屬於少產的樂團,但兩張專輯經已足夠展示他們的音樂實力,若要將觸執毛的音樂進行歸類,當中節拍轉變的靈活多變,以及音樂的創意編排,都有Math Rock與Funk的底蘊。
縱使觸執毛休團已久(主音Jan更願意將之稱為暫時「封印」),但成員們依然活躍,比如2019年Jan Curious跟低音吉他手tombeat.組成新組合,大玩電子搖滾風;到了今年Jan更推出個人專輯《亞水》,來記錄自己的生活點滴。觸執毛仍陸續發表新作,除了2016年的一系列單曲〈King of My World〉、〈Travel in Paradise〉及〈路磨平〉,在去年更推出了長達8分鐘的史詩般單曲〈8〉,曲風隨著旋律不斷變化,更貫穿了不同音樂面貌,質感直逼編曲繁複的Progressive Rock。
moon tang
今年23歲的moon tang,總給人一種柔弱中帶點慵懶又空靈的感覺,雖然她的作品讓人摒息傾聽,但她認為自己的音樂還是有點「脆弱」。「我很容易放大身邊的一切感知……」moon tang分析自己的性格。或是如此,moon tang那有些微的童稚之音,確實需要細心聆聽。
moon tang小時候對廣東歌是抗拒的,她常問為何廣東歌對愛的描述是如此單一。所以moon tang就把她對愛情的憧憬完完全全真實寫出來,比如在她2020年的專輯《Dear Moon》,當中的主題曲〈Dear Moon〉便是向月亮傾訴心事的典故;而〈Get Lost〉則描述了自己不知何去何從的徬徨心情。
「我寫歌時無太多目的,也未必要很多人聽到,自己喜歡就行了。」moon tang有時會說起這樣傻氣的話。的確,她的音樂細膩且溫柔,猶如她生性敏感的個性,唯用自己最熟悉的音樂來記錄最真實、最平凡或最糟糕的自己。
南洋派對
南洋派對的英文縮寫是「N.Y.P.D.」,估計就是對New York Police Department的調侃,可見這是一個不按牌理出牌的樂團。在2017年成立,香港Post-Punk樂隊南洋派對可說是綜合了西方噪音美學與香港地道文化。當然這也歸功於主唱Jon那粗鄙但過癮的廣東話半吟半唱(這跟倫敦樂團Dry Cleaning那獨白朗誦的風格有異曲同工之妙),充斥了大量口語及地道到不得了的故事。
譬如南洋派對的名作〈佳佳〉,便是笑港女吃的甜品不夠甜,但又犯賤地想陪她去佐敦「佳佳」吃甜品的幽默故事;再來就是節奏緊湊的〈美之〉,以荒唐手法述說去「美之時裝」買二手衣的經歷,讓人聽了會心一笑。南洋派對的音樂聽起來像是即興的橫衝直撞,但Jon卻聲稱他的演唱風格,其實源於上世紀初在香港及廣東一帶的「南音」,同樣是口語說唱,但更多是市井街巷賣藝的演唱,而Jon就將這幾乎被人遺忘的文化精髓,再進行二度創作。
南洋派對的龐克精神,其實已經不知不覺的樹立了一種「九龍系」的音樂色彩,絕對是值得關注的香港樂隊之一。
未來音樂祭2022
TONE Music團隊將於10月1日及2日在亞洲國際博覽館Arena舉行《TONE Music Festival 未來音樂祭2022》,集結香港音樂圈超過40個風格鮮明獨特的演出單位,包括衛蘭、陳蕾、Tyson Yoshi、觸執毛、moon tang、Novel Fergus等等。
《未來音樂祭》的理念是容納不同的音樂、容納各種可能性,今次創作概念承載了去年音樂祭以不同材質呈現『未來』,今次著墨在以各類如幻似真的超現實質料構成未來之門的塑像藝術品,喻意每個音樂單位都擁有創造自己未來的可能性,各自在用他們的喜好品味及craftmanship去建構屬於自己的未來世界,加上他們穿上DRESSX多款科幻感十足的 virtual dress,率先為樂迷打開通向多元未來之門。
All Images: 未來音樂祭
想探索更多香港音樂?立即點擊 ☛ 發掘香港樂迷寵愛的林家謙
文 / Can Can
鍾情沃荷的金寶湯罐頭,又熱愛音樂的罐頭先生。
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