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R&B怎能不聽他們呢?那些影響了歐美音樂流派的R&B歌手

如果沒有R&B,便沒有嘻哈、饒舌和靈魂樂,放克、迪斯可、搖滾和當代節奏藍調音樂更不會存在。
再刨根究底一點,要是缺少一眾出色的音樂人持續注入心血,當今樂壇也不會有R&B。要從這樣一個充滿無數人才,且歷史背景複雜程度遠勝其他音樂類型的流派中揀出最精華的部分……需要更深度的探索。
話不多說,我們將透過四個子類別帶你深入了解R&B:為R&B奠基鋪路的經典前輩、打入主流市場的流行R&B男藝人和女藝人,以及各年代最頂尖的R&B組合。
瑪麗亞.凱莉( Mariah Carey)Photo Credit: NRK P3 / flickr
為R&B奠基鋪路的傳奇前輩
這些前輩級R&B歌手的經典作品具有傳統R&B風格的所有特色,包括大量運用搖滾樂的回音、電吉他演奏,以及情感澎湃的福音音樂和藍調融合。除了樹立口碑和分類,他們的音樂貢獻也將R&B推向新高度,並加速其發展。
馬文.蓋(Marvin Gaye)
隨著R&B演進,大前輩馬文.蓋也持續發掘各種可能。
早期的他在和摩城唱片(Motown Records),著重在經典R&B風格,加上極具辨識度的嗓音,代表作品如〈Stubborn Kind Of Fellow〉(1962)、〈How Sweet It Is (To Be Loved By You)〉(1965) 和〈I Heard It Through The Grapevine〉(1967)。
馬文.蓋後來把觸角延伸到靈魂樂、放克、迪斯科和流行樂。隨著1971年發行的〈What's Going On〉,他將政治議題帶入R&B,討論了警察暴行等社會主題。此舉對日後的嘻哈音樂影響深厚。
馬文.蓋留給R&B樂壇最後的寶藏之一是1982年的專輯《Midnight Love》,其中收錄他的後迪斯科經典〈Sexual Healing〉,該曲讓馬文.蓋在1983年葛萊美獎贏得「最佳R&B男歌手」獎項。
若非因其於1984年英年早逝,這位「靈魂樂王子」可能會為R&B帶來更多可能。
雷・查爾斯 (Ray Charles)
雷・查爾斯,別名「天才」,是R&B傳奇人物,他永久地改變了整個流派和音樂走向。
1955年,他推出首個單曲〈I've Got A Woman〉便風靡全球,這是一首原創曲目,將藍調、福音、爵士等樂風完美融合,也可以說他就此開創了靈魂樂派。
如此將上述曲風結合在一塊的另一首著名歌曲,是讓查爾斯在1962年獲得葛萊美獎的〈Hit The Road Jack〉。
雷・查爾斯後來也嘗試把流行和鄉村樂加入他的R&B組合。他重新演繹唐吉布森(Don Gibson)的〈I Can't Stop Loving You〉便是絕佳範例。該曲創下他在英國唯一一首冠軍單曲紀錄,並連續十週在R&B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艾瑞莎.弗蘭克林(Aretha Franklin)
艾瑞莎.弗蘭克林以她1967年發行的〈Respect〉承繼了雷・查爾斯的靈魂風采。
這首靈魂樂的超級震撼彈讓艾瑞莎.弗蘭克林成為巨星,並於1968年葛萊美獎贏得「最佳R&B演奏獎」和「最佳R&B女歌手」獎項。 雖然像〈Respect〉和〈(You Make Me Feel Like) A Natural Woman〉等金曲都是一推出即爆紅,艾瑞莎.弗蘭克林自1960年代早期以來,在樂界耕耘的腳步從未曾中斷。
「靈魂女王」艾瑞莎.弗蘭克林是全球最暢銷藝人之一,她的職業生涯中共有20首冠軍R&B單曲。
打入主流市場的流行R&B男歌手
SOL聲活圈對不同時期流行的男性R&B歌手進行剖析,考量他們在樂迷心中受歡迎程度,以及他們如何影響當代同儕。名氣絕非唯一遴選標準,他們同時也都是史上最出色的R&B男歌手。
亞瑟小子(Usher)
亞瑟小子是當代R&B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自1990年代後期一路紅到2000年代。
1997年專輯《My Way》中的〈Nice & Slow〉成為他的首支冠軍單曲。無獨有偶,2001年專輯《8701》的〈U Remind Me〉和〈U Got It Bad〉都曾拿下排行榜第一名。
《8701》讓亞瑟小子在2002年首次獲得葛萊美獎肯定,也拿下當年度「最佳R&B男歌手」獎項。2004年推出《Confessions》鞏固了他日後R&B唱跳巨星的地位,一如他的偶像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
亞瑟小子其他作品如〈Yeah〉、〈Burn〉和〈Confessions Part II〉等單曲也影響了許多後起之秀,小賈斯汀(Justin Bieber)便是其中一人。
史提夫.汪達(Stevie Wonder)
史提夫.汪達是音樂神童,11歲便與隸屬摩城唱片的Tamla簽約。
1963年,13歲的史提夫.汪達憑藉單曲〈Fingertips〉登上排行榜冠軍。他顛覆傳統R&B的創新曲風與前輩馬文.蓋和雷・查爾斯形成鮮明對比(尤其是1970年代期間)。
史提夫.汪達將流行、靈魂、福音、放克、爵士和電子音樂與合成器混合進R&B,加上具有社會意識的歌詞訊息,打造極具辨識度和影響力的個人風格。〈Superstition〉(1972)、〈Living For The City〉(1973) 和1982年與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合唱的〈Ebony And Ivory〉在當年都頗受矚目。
1976 年的專輯《Songs in the Key of Life》被認為是史提夫.汪達最有影響力的作品,也為他贏得葛萊美獎「年度專輯」大獎。全才的史提夫.汪達幾乎是支單人樂隊,他引領R&B進入原本由流行音樂主宰的專輯時代(album era),並影響了艾莉卡‧芭朵(Erykah Badu)和麥可.傑克森等藝人。
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
麥可.傑克森無疑是史上最出色的男性R&B藝人之一,也是這份清單上唯一入選二次的明星(繼續看下去)。
別讓他「流行音樂之王」(King Of Pop)的稱號誤導你。麥可.傑克森的音樂中包含許多R&B元素,也對R&B影響深遠。
麥可.傑克森與家人組成傑克森五人組(The Jackson 5),以童星主唱之姿在樂界掀起風暴。1979 年,他發行首張個人專輯《Off The Wall》,專輯風格融合了迪斯科、放克和流行音樂。
《Off The Wall》收錄的單曲〈Don't Stop 'Til You Get Enough〉在告示牌百大榜單上拿下冠軍,麥可.傑克森隨後憑藉該曲目在全美音樂獎中獲得「最受歡迎靈魂樂/R&B歌曲」。
他之後推出的專輯《Thriller》(1982)、《Bad》(1987) 和《Dangerous》 (1991) 強力預示當代R&B的到來。
此外,麥可.傑克森的表演風格影響了許多未來的R&B歌手,例如克里斯小子(Chris Brown)、亞瑟小子(Usher)和大賈斯汀(Justin Timberlake)。
打入主流市場的流行R&B女歌手
在此精選的最受歡迎R&B女藝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唱片銷量,每位都擁有驚人的唱片銷量。拋開銷售數字不談,這些R&B傳奇女歌手的傑出表現就把R&B提升到了主流地位。
瑪麗亞.凱莉(Mariah Carey)
在R&B的「黃金時代」,幾乎無人能媲美瑪麗亞.凱莉的影響力。
從1994年的〈Honey〉到〈Fantasy〉(1995 年與Ol' Dirty Bastard合作),瑪麗亞.凱莉融合了90年代流行的嘻哈與R&B風格。
1995年與大人小孩雙拍檔(Boyz II Men)的熱門合唱〈One Sweet Day〉也是當代R&B經典。
瑪麗亞.凱莉之後膾炙人口的R&B作品包括〈Heartbreaker〉(1999)、〈We Belong Together〉(2005) 和〈Obsessed〉(2009)。 這位實至名歸的「至尊歌姬」是史上最暢銷女藝人排名第三,至今售出超過2.2億張專輯。
蕾哈娜(Rihanna)
蕾哈娜是史上專輯銷量第二高的女藝人,擁有超過2.5億張的驚人成績。
而穩坐銷量冠軍寶座的,正是對她有深厚影響的瑪丹娜,與蕾哈娜為自己訂下的目標吻合——成為「黑人瑪丹娜」。
和她的偶像瑪丹娜一樣,蕾哈娜探索了多種音樂風格,如舞廳音樂(dancehall)、雷鬼、流行、迪斯科還是搖滾等,並讓它們毫不違和地整合在一起。當然,R&B元素始終都存在她的音樂中。
蕾哈娜的代表作包括〈Pon De Replay〉 、〈Umbrella〉 和〈Only Girl (In the World)〉等。她曾14次拿下美國告示牌百大單曲榜冠軍,授其影響的歌手包括怪奇比莉(Billie Eilish)、Bad Gyal、Lorde和芮塔歐拉(Rita Ora)等歌手。
惠妮.休斯頓(Whitney Houston)
惠妮.休斯頓長達30年的歌唱生涯曾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獲得獎項肯定。
根據金氏世界紀錄,惠妮.休斯頓獲得的獎項(共計超過600座)比歷史上任何其他女藝人都要多。
〈The Voice〉收錄在惠妮.休斯頓1985年的同名首張專輯,推出後便一炮而紅,連帶讓〈Saving All My Love For You〉和〈How Will I Know〉 等經典曲目也受到注目。
惠妮.休斯頓憑藉為電影《終極保鑣》(The Bodyguard)獻唱的〈I Will Always Love You〉繼續取得非凡成就,這首歌成為女歌手紀錄中最暢銷的單曲,售出超過2000萬張實體唱片。
惠妮.休斯頓為當代R&B樹立基準,她打入主流市場的成功經驗,讓其他R&B歌手如珍娜·傑克森(Janet Jackson)和安妮塔·貝克(Anita Baker)也相繼效仿。
各年代頂尖R&B組合
傑出的R&B組合多如繁星,要從中選出最頂尖的並不容易。在此以年代為單位,所選皆是當代超級巨星,在收獲名氣的同時,也對R&B的發展方向產生重要影響。
備註:很驚訝名單中居然沒有戴安娜羅斯(Diana Ross)和碧昂絲(Beyonce)嗎?先保留一些神秘感,繼續往下讀。
1960年代: 至上女聲組合(The Supremes)
至上女聲三重唱在R&B天后黛安娜·羅絲帶領下,共有12首歌曾入選1960年代告示牌百大熱門榜。
其中一些代表作包含〈Where Did Our Love Go〉 、〈Stop! In the Name of Love〉和〈Baby Love〉。
摩城唱片創始人貝里·戈迪(Berry Gordy Jr.)在1967年決定將組合名稱更改為「黛安娜·羅斯與至上女聲組合」(Diana Ross & the Supremes)——以黛安娜·羅斯的流行聲線為主軸,為現代女團開創先例。
同名百老匯音樂劇和2006年上映的電影《夢幻女郎》(Dreamgirls),其背景都著重貝里·戈迪推動R&B進入主流市場的故事。
至上女聲組合仍是史上最暢銷的女團之一,其成功的商業模式,為後續如天命真女(Destiny's Child)和小野貓(The Pussycat Dolls)等女團鋪路。
1970年代:傑克森五人組(The Jackson 5)
傑克森兄弟,後稱傑克森五人組,由麥可、傑曼、傑奇、狄托和馬龍傑克森五兄弟組成。
儘管他們於1964年成軍,但直到1968年與摩城唱片簽約,才真正意味著他們離1970年至1972年造成轟動的「傑克森狂熱」又更近一步。
傑克森五人組是首支以成名曲〈I Want You Back〉(1969)、〈ABC〉(1970)、〈The Love You Save〉 (1970) 和〈I'll Be There〉(1970) 連續四次攻上告示牌百大熱門榜冠軍的團體。
1984年的傑克森五人組的《Victory》巡迴演唱會共計進行了55表演,累計約200萬人參加,總票房達到創紀錄的7500萬美元。
傑克森五人組的成功,也為後來的男子團體如街頭頑童(New Kids On The Block)、新好男孩(Backstreet Boys)和新版本合唱團(New Edition)等開立先河。
1980年代:指針姊妹(The Pointer Sisters)
指針姊妹在1970年代打入主流音樂市場,並於1980年代初至中期闖出一片天。從1973年到1985年,一共有13次全美排行前20名。除了R&B外,他們的曲風也包含搖滾、鄉村、咆勃、迪斯科、流行、放克和靈魂。
指針姐妹共獲得了三座葛萊美獎項。
指針姐妹活躍的曲風無疑影響了1990年代流行熱潮。她們的代表作包括〈I'm So Excited〉、〈Jump (For My Love)〉、〈Automatic〉、〈Fire〉和〈Fairytale〉。
1990年代:大人小孩雙拍檔(Boyz II Men)
大人小孩雙拍檔是1990年代混合嘻哈風格的當代R&B的代言人。
與其他R&B組合不同的是,大人小孩雙拍檔四名成員都是主唱,沒有成員是伴唱角色,此一創舉為他們樹立與眾不同的獨特風格。
1991年,他們推出首張錄音專輯《Cooleyhighharmony》迅速成為主流,它一共榮登9次白金唱片。
大人小孩雙拍檔後來在全球唱片銷量超過6400萬張,並贏得了3項葛萊美獎肯定。經典的R&B代表作包括與瑪麗亞.凱莉合作的〈One Sweet Day〉、〈I'll Make Love To You〉和〈End of The Road〉。
2000年代:天命真女(Destiny's Child)
天命真女在1998年憑藉熱門單曲〈No, No, No〉獲得了主流認可,並繼續在1999年推出的眾多代表作中累積人氣,例如〈Bills, Bills, Bills〉和 〈Say My Name〉。
然而直到2000年代初,天命真女最長久的陣容組合碧昂絲·諾爾斯(Beyonce Knowles)、凱莉·羅蘭(Kelly Rowland)和蜜雪兒·威廉斯(Michelle Willliams)終於底定,他們才開始真正稱霸排行榜。
2000年10月,三人組發行了〈Independent Women Part 1〉,這首歌在告示牌百大熱門榜上蟬聯冠軍長達11週。
後來發行包括〈Lose My Breath〉、〈Soldier〉和〈Girl〉等,擁有3項葛萊美獎肯定與大量熱門金曲,天命真女作為R&B偶像的地位不容撼動。
對歐美R&B百聽不厭嗎?收藏以下歌單讓你隨時回味:
Cover image: Eli Watson / flickr
延伸瀏覽:
絕色女伶睽違兩年再次出輯,一次給你兩種不同風格的 Lana Del Rey
原文發佈於SOL英文網站
翻譯 / Adriana
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