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6個另類音樂演出空間——這裡孕育了張懸和青峰

「欸,你去看現場喔?不錯喔~」
最近幾年,流行與獨立音樂的分界線日愈模糊,也一再突顯了「現場演出」的重要性。一場演出所能帶來的,不僅僅是音樂人的實力表現,換以聽眾的視角來說,除了娛樂性,更存在著一種認同。
我們將目光拉遠來看——長期以來,台灣一直扮演著大中華地區的音樂重鎮。除了推動音樂產業的運作,也不斷在日常當中,發展未來新星以及作品的成長空間。而這些空間,不只是包含了練團室、錄音室等等,也給予了創作上的自由,,讓好音樂可以被更多人看見。
如今,除了最具標誌性的小巨蛋,以及近年完工的北流和高流,都可見台灣在這方面的積極推動。此外,還有許多散落在全台各地的中小型音樂空間,多年以來持續孕育著新的聲音。
尤其在台北,這座聚集了眾多音樂創作者的城市。若細心挖掘,其實可以發現許多「外人」所不熟悉的另類場景空間。例如繼承了2000年前後「地下社會」所扮演的另類音樂推手,這些場景,通常也有著相對強烈的凝聚力,其演出的精彩程度,更是不輸主流等級。
只不過,這些地方究竟都在哪裡?又或是該怎麼關注呢?
在這篇文章,我們將透過近幾年的發展,整理出相對值得關注的台北6間中小型另類演出空間。在這些地方,除了可以看到藝術氣息濃厚的演出,每個場景所散發的強烈個性,也值得一訪。
Revolver

Photo Credit: Tom Phan
在Revolver,除了一樓有間酒吧,更為樂迷所知的,是位於二樓的演出空間。屬於小型空間的Revolver最多能容納的人數雖在100以內,長期以來卻也成為許多新人樂團的演出場地選擇。
每年12月中,Revolver會舉辦週年慶演出,讓長期支持的朋友們免費參與。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2020年的10週年演出,還出現了國際級「神秘嘉賓」落日飛車。而其中淵源,便是樂團主唱國國曾在這裡當過音控。而在2019年奪下金曲歌王的Leo王,更是他當時的師弟,證明了這個空間的音樂養分。
有趣的是,如果你有去過Revolver,應該會發現員工制服以及牆上,都寫下了「No Coldplay」的標語。但這又是另一個跟來自英國的老闆有關的趣事了。
小地方展演空間 APA mini

Photo Credit: Tom Phan
同樣位於中正紀念堂周圍,距離Revolver一條街以外,是「小地方展演空間APA mini」。
這裡的空間對許多另類音樂人來說,是相對舒適的選項。若全場站位的話,約可以容納近 200人。舞台的佈置和硬體的設備等,都有相當程度的水準。此外,該空間還有一個由「生波計畫」製作的Podcast節目《終究是LIVE在HOUSE裡》,在每個星期深度採訪一組音樂人,以另一種方式推廣獨立音樂。
由於場地的大小適中,這裡過去也是不少東南亞音樂人前來演出的首選地點之一。近期,除了來自新加坡的樂團Coming Up Roses以外,還有馬來西亞音樂人Yeekee、以及泰國的H3F,都安排在這邊演出專場。
女巫店

(左起)鄭各均、張雅淳及邱舒。Photo Credit: 女巫店
27年前,女巫店裡的人大概沒有想過,曾在這裡洗盤子的張懸、在這裡初試啼聲的青峰,在幾年後會成為眾多年輕人喜愛的創作歌手。
於1996年開幕的女巫店,是台北一家相當悠久的音樂展演空間。當時正處台灣解嚴後的第10年,各種聲響正蠢蠢欲動地準備發表,而女巫店就完好地提供了這樣的平台。
開幕時期適逢台灣女權運動最波濤洶湧的一年,至今,還可以看到女巫店裡的椅子會掛著女性內衣。創辦人彭郁晶期許,女巫店可以是一間讓女性感到舒適、友善的活動空間,有任何想說的想法,無論情緒負面與否,都可以盡情地在這裡表達出來。
享象 Rhythmscape

Photo Credit: 享象 Rhythmscape
「享象」也是「想像」的諧音。在這裡,主要為推廣「爵士樂」與「舞蹈」為核心的表演藝術場館。透過場館展演、知識教育、藝文體驗、商演製作4大項目,以台灣為根基,逐步推動亞洲表演藝術產業。
與同樣推廣爵士樂的另一間知名台北演出空間「Blue Note Taipei」相比,這裡的空間與彈性更大,經常有濃厚實驗性的爵士音樂人和組合在這裡演出,開拓台灣藝術的更多可能性。同時,這裡也有許多與國際合作的內容,推動台灣與國際水準的接軌。
前段時間,在金音獎獲得好成績的阿根廷裔爵士鋼琴家「MUSA 明馬丁」也在這裡辦了一場演出。其他時候,從Nat King Cole、Miles Davis,到Ella Fitzgerald、小野麗莎等的經典爵士音樂,都可以在這裡聽到。
樂悠悠之口光復南店

Photo Credit: 林良
位於台北市光復南路上,從捷運國父紀念館站出來步行3分鐘就可抵達。
於2019年成立的「樂悠悠之口光復南店」,站席可達250人,去年春天更是被作為《B-fest 逼費斯特佛》音樂節的演出場地。在這裡,滋養了文化嫩芽與創意力量的生態聚落,並且每個月舉辦不同類型豐富現場演出。
此外,本場地偶爾會舉辦小型講座,分享各種音樂相關的趨勢與知識。例如不久前就舉辦了實體音樂的講座《再實體一點》,不只讓音樂可以在這裡演出,也在這裡被更完整地傳達。
玉成戲院錄音室
玉成戲院錄音室是由一間老電影院所改造的專業同步錄音室,由來自美國的錄音兼混音師 Andy Baker親自設計施工,並耗時9個多月才完成。當初因為2001年的納莉颱風,造成老戲院大淹水,導致長期失修而虧損歇業,最後才由住在附近的Andy Baker接手,賦予戲院新生命。
坐落近捷運松山站,位於市區邊陲的它,自從2017年成立以後,便陸續吸引了許多台灣知名音樂人樂團前來製作專輯。若將名單排開,份量可是非常驚人:血肉果汁機、農村武裝青年、MATZKA等等。
除了錄音,玉成也提供演出空間。今年獲得金音獎「最佳現場演出」的蘇珮卿,就是在這裡舉行了她的專場。而近期備受關注的Robot Swing,也在這裡連辦三場演出。對專業錄音與演出有興趣的朋友,更推薦關注他們在YouTube不定期的「CINEMAPHONIC Live Sessions」節目。
有興趣的朋友,不妨關注以上音樂演出空間,一起感受音樂與生活的另類樣貌。
Cover Credit:女巫店 / Tom Phan
立即點擊 ☛ 看更多台灣音樂場景
文 / Tom Phan
我輕輕抖落鞋裡的沙,看著我的腳印。
$$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