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花園裡,聽植物私密絮語

一場疫情,人類的活動驟減,大自然反而乍現復甦還原的現象。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力真的那麼強?相信你我心裡都有答案。
自然與人文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你掌握了那麼多科技,用網絡便利擁抱了全世界,可是你學會了與大自然相處嗎?這是每個地球人都需要誠實面對的課題。
我們之前忽略的,也許現在正是時候去正視。
珍奈特.勞倫絲(Janet Laurence)是很有意思的一位澳洲藝術家。她和植物的關係密切,甚至建立珊瑚醫院、為植物療傷,所有植物的心事,她彷彿都聽到。消逝、生死、循環與治癒,是她創作時不斷思考的事。
《花園裡,植物記憶纏繞》
《花園裡,植物記憶纏繞》是珍奈特.勞倫絲在台灣的一場個展,地點選在位於南投草屯鎮山林之間的毓繡美術館。這場展覽還請到了策展人張婉真教授和她合作策辦。
張婉真教授可謂現代博物館之母,對“保留文物”這件事頗有想法,然而這次要保存的則是植物的記憶。這場展覽足足醞釀了3年之久,在前年開始與珍奈特討論展覽構想。定案過後,在去年6月邀請對方過來實地創作。
“我不要樹枝,我要一棵真正的樹。”這是一個藝術家的堅持。
去年夏天,珍奈特把南投山林裡看到的景象,以影片、動植物標本、物件或掛在美術館牆上,以立體的方式呈現她所感知的綠意台灣。觀者現在可以在美術館看到的,是在南投鹿谷鄉秀峰村發現的大葉欖仁枯樹。
就地取材植物是展覽的核心,美術館裡宛如一個植物般的有機體環境,與生態結構緊密的結合,展示著珍奈特的美學思辨。少了對生活的感受力,是無法成事的。現代的城市人,有多少人能夠具備與大自然共存的態度?
來到這裡,你可以試著以植物的角度出發,探尋大自然運作的軌跡。
珍奈特.勞倫絲心裡總是藏著一個期盼,《花園裡,植物記憶纏繞》能夠讓觀者沉浸在大自然中的氛圍裡,並思考萬物是如何互相纏繞。人類與生態之間的連結,看似很近,卻被塵囂瑣事拉得很遠。
在《花園裡,植物記憶纏繞》的展覽裡,你能一層層去感受珍奈特.勞倫絲為觀者建構的究竟是怎樣的一座花園。花園中的植物猶如大地的守護者,見證了地球環境的興滅。
一樓:根之層Root
圖:《心臟休克–血液與葉綠素》
根,是植物的根基,設置在一樓是恰如其分的安排,取名為“根之層”。一進館內,首先看見的是裝置作品《心臟休克–血液與葉綠素》,一堆乾枯粗樹幹,有些站著貓頭鷹標本。仔細看,你還能看到地質礦物、真菌、實驗瓶、繃帶和鏡子。
枯樹取自南投,珍奈特.勞倫絲希望你可以用一種寧靜的方式與所設置的物件對話。枯木迎春,是腦海里浮現的第一個想法,貓頭鷹象征的是生態意象,加上礦物等物質,形同小型生態系。
在氣候變化與社會發展所付出的代價,特別是採礦、伐木及建築,展覽裡面看到的不就是失去葉綠素而衰竭的森林碎片。
鏡面向上的反射,像是在映現植物孕育其他生命,一種生生不息的循環。以“心臟休克”為題有沒有把你給嚇壞?當你看到包裹著枯樹的繃帶及醫療器材,似乎是受到傷害的大自然急需復原的訊息。
大自然還不是持續耗損著,要不是一場疫情來襲,地球得以片刻喘息,許多大自然奇跡也不會紛紛湧現。珍奈特並沒有想當頭棒喝,而是轉喻一種惋惜。她或許也知道,保護環境和傷害地球的人都各自在捍衛自己的立場。展覽提供的,是一個思考的契機。
二樓:葉之層Foliage
圖:《通過綠色引信之力催生了花朵》
上到二樓展間,是綠意盎然的“葉之層”,邀請了台灣大學共同參與,植物系志工把選來的蕨類植物培育了半年後,連同器皿全搬進了展場。
與一樓的體驗有所不同,你或許會即刻感受到一陣陣清涼從植物叢間溜了出來。作品取名為《通過綠色引信之力催生了花朵》,形狀不一的器皿裡,裝著的是40種以蕨類居多的台灣原生植物,像是長葉腎蕨、廣葉鋸齒雙蓋蕨、粗齒紫萁、翅柄鳳尾蕨、風車草、姑婆芋等。
透過持續生長的植物,慢慢從珍奈特的視角裡看到一種力量的轉化,從枯木到綠葉,內心的雀躍奔放怎樣也隱藏不了。
圖:《花間》
而樓隔間的作品《花間》,在玻璃櫃中的蠟葉標本、樹葉樹枝、種子、真菌,更是一種自然界生態的模擬,纏繞出了一個穿越時空的微觀世界。一旁的書籍及插畫手稿,記載的是從採集到裝置期間的故事。
在珍奈特創造的沉浸式空間裡,有多種形式的“隔層”,這些材質可以是面板,抑或是面紗。這層面紗塑造了一個陷入式情境,使得充滿空隙和流動性的空間,恍如流逝顯得更緩慢。
三樓:棲地 Habitat
圖:《鳥曲》
40件棒狀鳥類標本放置在三樓棲地部分的圓形鏡面上,組成的是一首悲戚戚的《鳥曲》。腹部朝上的標本,看了忍不住陷入肅穆般的哀悼,對人類破壞大自然的行為提出無聲的控訴。
眼睜睜凝視作品,你會看見自身倒影與標本、說明標籤並列。你怎麼忍心不至少擁有一點點環境保育的反思。
圖:《森林之息》
眼前的布幕上投影著森林影像的《森林之息》,觀者在現場還可以聽到環繞的生物聲息。你可以想像自己置身真實森林中,植物迎著風、隨著光線變化的樣貌。在搖曳昏暗的氛圍中,提醒你不要忘記環境永續的議題,不然能呼吸的森林就會越來越少了。
圖:《消逝》
在《消逝》作品中,珍奈特近距離拍攝了已經消逝或即將消逝的動物,以灰階色調將毛皮的質感、輕微的呼吸起伏清晰地記錄下來。這樣的場景有點震撼!當生命來到盡頭,恍如動物的幽靈活現眼前。
澳洲森林大火引發的生態浩劫,你應該沒有忘記吧!濫捕野生動物至今仍無法遏制,皆因人類的貪婪,助長非法買賣。
“這會是網美看了最難過的展覽,”毓繡美術館總監黃翔說。我想,難過的感受也許是瞬間感受到人類對大自然肆無忌憚的破壞力,也可能是因為觀者只能欣賞,不能拍下眼前那麼震撼的省悟載體。
一層層感受,此刻的你就算不是大徹大悟,也會對大自然藏着一份敬意。在心裡埋下一顆善的種子,不懂何時你也可以為環境做些什麼的!
《花園裡,植物記憶纏繞》珍奈特.勞倫絲個展
日期:即日起至2020年8月30日
地點:南投縣草屯鎮平林里健行路150巷26號
時間:10:00-17:00 (周二至週日)
費用:全館免費參觀,需線上預約或撥服務電話049-2572999(分機9)
Cover Image: Arno Smit / Unsplash
圖:毓繡美術館
文 / JL
在媒體界超過15年,當編輯的歲月裡遊刃於教育、娛樂、休閑、時尚雜誌,但自己的最愛,始終是電影和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