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圖書館 延續紙本溫度的精神餐廳

日本雜誌設計大師藤本泰在其著作《雜誌上癮症》中提出一個浪漫的說法:“由於儲存榖物的場所名為makhzan,那麼儲存知識的器皿就稱為magazine。”
圖書館的藏書閣裏總是讓紙本的溫度凝聚在同一個空間。在影視極速刺激感官的年代,印刷品仿佛從主流格局出走,竄逃到另一個次主流位置。雜誌的命運也沒有倖免,受眾人逐漸被分刮,字裏行間留住人們目光的時間繼續縮減。
在沒有網路的年代,雜誌尤其重要,那時的資訊都是印在紙本上面。千禧年以前很多重要的時機、現象或看法,都被記載在紙本裏。
守護著紙本文化的人不少,可是專門把雜誌收藏在一個固定的空間,目前在亞洲,有兩座雜誌圖書館可以朝聖,即是Boven和Mano Thinking。這兩家雜誌圖書館的存在,可謂既獨立又互相聯繫著。在馬來西亞成立的Mano Thinking,皆因受到Boven的啟發。
很多人不以為意,都會把雜誌圖書館誤以為是複合式咖啡館,但進來之後你就會發現這邊不能高談闊論,沒有咖啡,也又沒有書,只有雜誌。
Boven
地點:臺北
創辦人:周筵川、彭緯豪、徐元祥
成立年份:2015年1月創辦經過:大概10年前,創辦人阿川先是看到有人分享泰國的設計圖書館,覺得那樣的概念是很棒的,且感覺市面上缺了一個東西,覺得應該要有人要去完成這個使命。
雜誌量:地下室空間的藏書約有一萬多本,以音樂、建築、藝術、設計、時尚、生活風格等圖文雜誌為主,外文居多,儼然是個收納雜誌氣息及視覺美感的大容器。
展望:與文創生活品牌好丘合作,於好丘天母店二樓成立mini BOVEN雜誌圖書館新品牌。這只是Boven的第一家分店,未來計畫開設100家微型小分館,地點可能會在咖啡廳、餐廳、髮廊等,讓閱讀雜誌的場所遍佈城市各個角落。
地址:臺北市復興南路一段107巷5弄18號B1
營業時間:12pm - 10pm
推薦雜誌:
Mano Thinking 縵閱思維
地點:吉隆坡
創辦人:陳業潤
成立年份:2018年10月
創辦經過:創辦人陳業潤在新加坡工作期間曾想過當博物館館長,後來特別遠赴臺灣Boven雜誌圖書館和創辦人周筵川面談,達成協議安排從臺灣引進部分雜誌。
雜誌量:設立在精品傢俱店的2樓,目前約80多本刊物,從飲食開始,再延伸到城市生活、質感家居、旅遊、品牌等,反而商業雜誌暫時不多。除了在館內翻閱,這裏也售賣其中一些雜誌,並且提供訂閱服務。
展望:未來的目標是繼續增加雜誌的數量,並且持續舉辦各種主題的分享會,例如人類圖、爵士樂、設計美學等等。在另一樓層設置開放式廚房,從紙本的溫度跳躍到舌尖上的味蕾,打造一個多功能的活化空間。
地址:54, Jalan Putra, Chow Kit, 50350 Kuala Lumpur.
營業時間:11am - 9pm
推薦雜誌:
雜誌圖書館的誕生,在社交媒體普遍霸佔眾人閱讀量之際,似乎充滿意義。多久沒有閱覽印刷品的文字,找一個午後,撇開打卡這回事,到雜誌圖書館呆一呆,好好使用這個安靜的空間,享受翻頁的樂趣,一定能從中獲得一些什麼啟發。
雜誌圖書館不只是一個圖書館而已,它是凝聚文創人、文青交流的一個環境,有這樣的能量,不正是一家精神餐廳,灌溉心靈和精神的養分。
Cover Image: Jason Briscoe via unsplash
文 / JL
在媒體界超過15年,當編輯的歲月裏遊刃於教育、娛樂、休閑、時尚雜誌,但自己的最愛,始終是電影和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