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館聽見披頭四與化學兄弟

若要挑選披頭四的最佳專輯,發行於1967年的《比伯軍曹寂寞芳心俱樂部》(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肯定榜上有名。2020年伊始,利物浦樂迷則有幸率先體驗這張絕世專輯當年是如何煉成的。誰叫利物浦就是披頭四樂團的發源地呢!
泰特利物浦美術館與杜比實驗室聯手合作,將這項世界首個體驗式的音樂展命名為《比伯軍曹寂寞芳心俱樂部:全感體驗》(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The Immersive Experience)。在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重新混製後,樂迷終於能夠像親臨現場一樣,以更全面的感官享受,去欣賞披頭四當年如何演唱專輯裡的多首經典歌曲。
巧合的是,當年披頭四音樂製作人喬治·馬丁爵士(Sir George Martin)的兒子吉爾斯·馬丁(Giles Martin),如今正是音樂展的製作人。他曾憑著非凡的環繞音響技術獲得葛萊美獎,現在則要採用杜比全景聲的技術,讓所有新舊樂迷好好感受這支天團的音樂,而重新混製這些歌曲的地方,更是在舉世知名的艾比路錄音室。可見這絕對是目前以最高音質播放披頭四音樂的地方,樂迷的體驗將再躍升一層。
音樂展還公開了披頭四當年如何錄製專輯的特輯,披露背後的故事。那時候,四名團員之間還沒互生嫌隙,人氣如日中天,而專輯就是在如此美妙的時期完成。體驗過如此特別的音樂展,相信樂迷對披頭四的歷史將會更了解。
葛萊美博物館:單聲道至全感體驗館
葛萊美頒獎典禮或許已不像20年前般吸引全球矚目,但數十年來獲獎的歌手地位超然,因此如果來到洛杉磯,葛萊美博物館便是非常值得一遊之地,尤其館藏豐富,更結合了科技,帶給參觀者一個全面了解美國音樂的感官體驗。
新開設的“單聲道至沉浸式體驗館” (Mono To Immersive Experience Room)便一舉陳列由最早期到近年來獲得獎項的歌手們的作品,每個年代的歌曲都曲風鮮明,並且風靡世界樂迷,當中包括貓王艾維斯.普里斯萊(Elvis Aaron Presley),以及涅槃樂隊(Nirvana)主唱科特·柯本(Kurt Cobain)。
現在已成為重點展覽館的全感體驗館,不僅圖像設計突出,更少不了高清的視聽設備,讓人們聆聽上世紀的單聲道音樂逐漸進化成今日的環繞音響,同時參觀錄音技術如何歷經數十年,將歌聲更清晰無瑕的播放出來。對鐵粉來說,透過館內的視聽互動方式,逐步了解美國流行音樂如何走到今日影響全世界,並成為流行指標,內容可說是相當充實。
從汽車內、房間裡,再到藍牙耳機,儘管我們聽歌的方式一直在改變,音質也不斷提升,但依然離不開音樂觸碰人心的本質。此館今年初更特別舉辦了已故歌手艾美懷絲(Amy Winehouse)的造型展,透過許多風格獨特的時裝造型,由另一角度展現她才華洋溢卻短暫的一生。
倫敦設計博物館:電音
知名的倫敦設計博物館與巴黎愛樂音樂廳合作舉辦電音展覽,並命名為“電音:由電力站樂團(Kraftwerk)到化學兄弟(The Chemical Brothers)”。展期由2020年4月起至7月,讓每一位踏入其中的參觀者,都猶如置身在底特律、芝加哥或柏林的電音舞池。
館內所特別設計的立體燈光效果,配合動感十足的電音舞曲,輕易便能將人“傳送”到另一個充滿夜店氛圍的空間。負責互動燈光設計的,則是曾贏得葛萊美獎的史密斯與萊爾組合(Smith & Lyall)。
博物館希望透過再現夜店的體驗,能夠製造一個讓參觀者探索有關電音的美術、文化、設計及科技,看看電音如何衍生了許多類別,影響了流行樂,以及樂迷們的互動又如何影響了電音的發展。
重點展出的自然是電音界老團電力站樂團長達半小時的立體秀。以長達50年的資歷來說,他們可謂與電音同個年代崛起,一路走到現代,完整見證了電音界的起落。而向來玩電音與視覺效果別有一手的天團“化學兄弟”,則將他們之前的某場演出,以超臨場感的方式重現,使人有瞬間回到舞池的錯覺。館內忠告:由於展出內容異常充實精彩,請預留至少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完整參觀。
看得見的音樂、聽得見的畫面
這是一個感官體驗洶湧的時代。電影院所提供的不僅是3D畫面,更到了4DX體感。原本傳統的博物館,自然不再侷限於展示珍藏品,而轉為讓參觀者在互動中了解內容。有者更提供AR眼鏡,加強全感體驗,因為人們相信越接近真實的感覺,所帶來的感染力也越強。
作為五感中最易觸動情感的媒介,一旦聽覺與視覺相輔相成,兩者所帶來的空間感、真實感最為強烈。而當聲音化作了音樂,它便化作最激動人心的另一種語言。
隨著世界各地更多的博物館透過音樂作為展覽活動的重點,日後我們除了聽見、看見,說不定還能伸手觸摸音樂。
Cover Image: Adrina / SOL
文 / PEW
每星期必須看一本書一部電影和至少跑步30公里的寫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