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奇蹟2 - 無所不彈》,一張紙的72變

古人造紙至今已有兩千多年。自人類有紙張以來,日常生活、知識傳播、商業藝術乃至文明歷史等,都受到了空前的影響。一張薄紙,充滿著可能性,可筆墨丹青,能折疊裁剪,看似平凡卻變化出花樣多端的藝術品。
紙張傳到了東方各國,於是有了剪紙藝術,折紙藝術等。傳到了西方各國,也影響了當地20世紀初期,立體派藝術家喬治.布拉格(George Braque)受到畢加索(Pablo Picasso)抽象派拼貼畫作的啟發,而創造了拼貼作品(Papier Collé)。隨著時代的演變,紙張在藝術的應用變得更多元與多樣化,影響了東西方的藝術作品。如果紙張在世界文明和人類生活中缺席,那會造成多麼大的影響?
台灣奇美博於2016年首次以「紙」為主題,推出《紙上奇蹟 – 折紙的藝術與科學》特展,透過折疊模擬出人類表情、動物行為,甚至創造各種造型和立體結構, 帶領大眾去認識紙的藝術,並顛覆人們的想像。
闊別4年,奇美博物館舉辦了另一場以紙為主題的特展,取名為《紙上奇蹟2-無所不彈》。作為折紙展的延伸版,從「折」的基礎,加入「切割、黏貼、擠壓、翻轉、推拉」等紙上技藝,讓紙張注入了不同的元素與創意,有了新的可能。不僅如此,展覽開幕儀式中還使用紙張編出動感音樂節奏。
用紙張玩音樂,實在是讓人開了眼界。
這次展覽總計展出逾200份作品,並以4大單元呈現,包括「一張紙彈起無限可能」、「彈技術:掀開立體書的秘密」、「彈樣態:紙張變身術」以及「彈創意:大師奇思妙想」。這次的展覽請來了8組藝術家,包括台灣潛力新秀「半只羊立體書實驗室」 、台灣紙藝界翹楚洪新富、美國立體書大師大衛. 卡特(David A. Carter)、日本紙藝達人中村開己、改寫雕塑語彙的中國藝術家李洪波、法國立體書人氣新銳阿努克 & 路易斯(Anouck Boisrobert & Louis Rigaud)、德國紙藝工程師彼得.達門(Peter Dahmen)、丹麥塗鴉鬼才「記住我的名字」(HuskMitNavn)。
一張紙彈起無限可能
一張紙,如果不用膠水或透明膠紙,該如何從一張平面紙張,搖身一變成了 3D 立體結構的作品呢?這次展覽展出台灣紙藝師洪新富全新系列「方圓之間」,透過折疊、切割、剪裁、扣合紙片,在一張紙上展現出他的天地。透過瞭解自然界的物理現象,用圓形和直線讓紙張呈現紙張的魔力。「方圓」一般意指天地,洪新富在有限的方形紙造出各種延伸,以及他對生活的觀察力,讓作品充滿哲思之餘,也傳達創作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不需要膠水或透明膠紙,紙張也可以變身3D立體作品。
彈技術:掀開立體書的秘密
由台灣「半只羊立體書實驗室」操刀,展示了立體書的各種原理和機關結構。每當一掀開立體書,當中的絢爛驚喜和充滿想像的世界就呈現在眼前。不知喜歡立體書的你,是否總是好奇立體書的製作方式和其背後運作的原理?長期從事鑽研立體書的「半只羊」由3位建築背景的年輕人組成,他們把立體書的經典動作歸納成5大基礎:翻、轉、立、層、拉,再混搭這5種技巧,創造出富有趣味的機關效果。除了完美呈現紙張的彈跳,此展場也讓觀賞者體驗到立體書開闔樂趣,探索立體書的奇妙世界。
「半只羊立體書實驗室」主打的是立體書。
立體書混合了「翻、轉、立、層、拉」的經典動作。
彈樣態:紙張變身術
這一個單元成了4組國外紙張藝術家的競技場,大師們風格各異,顛覆觀賞者對於紙張的既定印象。兩國立體書藝術家,其中一位是來自美國的立體書大師大衛. 卡特 (David A. Carter), 曾獲得立體書最高榮譽「梅根多佛獎」(Meggendorfer Prize), 引領了現代藝術立體書化的風潮。
大衛. 卡特的立體書玩出了新高度。
色彩繽紛是大衛. 卡特創作的特色之一。
另一組則是以童趣立體書為主的法國新銳雙人組「阿努克. 博伊斯羅伯特 & 路易斯.裏戈」(Anouck Boisrobert & Louis Rigaud)。他們創作的立體書溫馨且富有童趣,充滿絢爛色彩,是蘊含故事情節的區塊單元。
阿努克& 路易斯創作的冰山模型立體書。
《那是我的帽子》城市模型2
再來還有日本的紙張達人中村開己,作品在童趣中顯得天馬行空,非常擄掠人心。他所設計的玩具紙精巧細緻,而且其中亮點則是讓人驚喜的隱藏機關。觀賞者只要觸碰或捏壓,紙玩具就會彈跳、翻筋斗、爆開,甚至咬人!例如信封裡的咬人怪、一推就會四分五裂的地球儀、紙桃子剖開會出現桃太郎等,其作品總是充滿動感。
中村開己天馬行空的作品擄掠人心。
下一個愚人節,你可以把這封“咬人信件”寄出去惡搞友人。
用紙藝把靈魂出竅形象具體化。
中村開己的玩具紙充滿各種驚喜。
德國紙藝工程師彼得達門(Peter Dahmen)透過幾何圖樣的設計,創造出結構完美立體的建築卡片。對立體卡片著迷的他,其作品中精准工整,當人們打開他的作品時,隱藏在其中的動態效果隨之展開,成為最動人的魔幻時刻。
彼得達門的幾何圖樣的設計精准工整。
彈創意:大師奇思妙想
中國藝術家李洪波以顛覆雕像的方式,賦予紙張的新生命。從東方傳統紙玩具和紙燈籠中獲得創作靈感,重新詮釋西方經典雕像。當作品處於靜態時,與雕像無異;當作品被拉伸延展時,《西洋美女》石膏像扭曲變形,《平安富貴》花瓶成了蜿蜒的牛皮紙串。他的作品打破了人們對於雕像不動,堅硬的固有認知。在他的創作下,雕像作品成了可隨意拉伸變形的柔軟形象,蠕動的雕像彷彿是某種生物,充滿超現實的奇幻感覺。
李洪波創作的平安富貴紙雕藝術。
李洪波的紙雕藝術顛覆了雕像不能動的「宿命」。
一張白紙的可能
丹麥藝術家「記住我的名字」(HuskMitNavn) 的作品總會讓人會心一笑。另類搞怪的創作風格耳目一新,以一張紙和一支筆,透過簡單的折、卷、撕等步驟,加上插畫,做出 “類3D” 的互動式作品。畫中人物的線條簡單、表情靈動。他的作品把自由想像發揮得淋漓盡致。
HuskMitNavn的創作風格另類搞怪。
HuskMitNavn的作品總會讓人會心一笑。
與奇美博物館負責人鍾佳欣做了一場簡單的訪談,聊了關於《紙上奇蹟2-無所不彈》特展的概念,你可以從中發掘藝術家們的創新精神。
Q:2016年《紙上奇蹟》特展專注在「折」, 今年《紙上奇蹟2.0》特展加入「切割、黏貼、擠壓、翻轉、推拉」等紙上技藝,可否談談這個靈感是如何昇華?
奇美:2016年的《紙上奇蹟 – 折紙的藝術與科學》特展,首次以「紙」為主題,聚焦於「折」的技法,帶領大眾關注到紙張創作已躍進成為令人驚豔的藝術形式,並且延伸應用於時尚設計、太空研究、醫療、教育等眾多領域。那次展出獲得觀眾極大迴響及回饋,因此,今年 我們嘗試再度深入「紙」的主題,在「折」的基礎上加入不同技術,延伸紙張彈起的各種可能。《紙上奇蹟2 – 無所不彈》特展,希望帶給觀者從平面跳躍立體視覺的驚奇體驗。
Q:紙張從平面到 3D,除了立體,在作品的互動當中,展現了什麼聽覺特質?
奇美:如果我們把「音樂性」擴大來看,那麼,當作品從平面靜態躍升為立體動態的過程,有其特有的節奏與韻律,體現視覺的感動,的確可視為一種音樂性的表現。
Q:觀者是否能參與互動?
奇美:這次展出著重呈現紙藝從靜態到動態的過程,藉由體驗最能直接感受其中奧妙,整個展場共設有七大互動體驗單元,因此互動體驗區的設置可說是這次展覽的一大特色。在日本中村開己及法國雙人組的展區中,都設有互動區,提供觀者與作品互動的機會,尤其是法國區,設有立體卡創作教學。透過藝術家設計的APP,你也可以參與互動遊戲,從中延伸藝術家的創意概念,發揮想像力,創作出專屬自己風格的作品。
中國藝術家李洪波的作品讓人嘖嘖稱奇。
Q:在8組藝術家的作品當中,最令人驚豔的作品有哪些啊?
奇美:每組參展藝術家各有獨特風格,所創作的內容各自精彩,若一定要選出最令人驚豔的作品,中國藝術家李洪波的〈教具系列—西洋美女〉及〈平安富貴〉引起觀眾無數讚歎,是亮點中的亮點。
Q:中國的藝術家結合東西方的藝術作品,在舞動作品的時候,感覺像在玩著電風琴的樂器,是否能談談這件作品背後的巧思呢?
奇美:李洪波主要是從東方傳統紙玩具和紙燈籠中獲得創作靈感,紙張的連續性成為他創作表達的重要元素,當紙張拉伸、彎折、變形流動,呈現了無可預測的畫面,從規範到自由,或者收束返之,集有形、無形、具象和抽象於一身,顛覆我們對雕像的慣性認知,充分展現當代藝術的創新精神。
紙張看似平凡無奇,卻讓藝術家顛覆了大眾的固有認知,讓紙張呈現各種令人驚奇的紙張藝術。紙藝術這門古老技藝,隨著時間律動,不斷延伸與創新,讓人們在生活中增添新樂趣之餘,也是探索世界的另一種方式。
《紙上奇蹟2-無所不彈》Origami Universe 2 - Pop-Up Wonders
票價資訊:全票300元、優惠票250元、雙展套票(常設展+特展)380元
延伸閱讀
Cover Image:台灣奇美博物館
文 / LIO
一個喜愛植物,喜歡漫無目的的閱讀,對心靈玄學好奇的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