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nd Of Cities:源自泰國市集的不和諧奏鳴曲

在新加坡拉薩爾藝術學院(La Salle College of the Arts)的隱密房間內,擺放了一個由多個螢幕組合而成的沉浸式裝置作品,命名為“市集歌劇”(Opera Of Kard)。
你或許在想,這個裝置作品,和市集或歌劇有什麼關係?
“市集歌劇”的創作者是來自泰國的聲音藝術家農姚(Arnont Nongyao)。他受邀參加2019新加坡雙年展,因而把2013年在清邁創作時的概念延伸到新加坡的展覽館。新加坡雙年展是東南亞地區規模最盛大的當代藝術雙年展之一,展期已在3月22日結束。
“市集歌劇”的12個螢幕各自呈現著不同畫面,搜集的都是泰北當地不同市集(kard)的聲音與影像,透過畫面不斷重複播放。這樣的裝置,想必帶來一定程度的視覺或聽覺衝擊。
農姚表示,這個裝置意欲連繫物體、人類與社會的關係。農姚是泰國實驗音樂領域代表人物之一,“市集歌劇”透過實景聚焦,來強化市集做為人群交集、交談與交易重地背後的意涵。他對這個作品的期許,也在其中一覽無遺。
“市集歌劇”中匯集許多動態捕捉,你可聽到人聲鼎沸、啁啾鳥鳴和風聲颯颯等。然而透過這位泰國清邁聲音藝術家的耳朵,那些動態亦轉化成為音符,經過重新排列,成為一齣社會文化形態的歌劇表演,完美呼應“市集歌劇”的主題。
聲音的藝術形體
農姚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創作本體,大量使用低保真(low-fi)或類比型(analogue-based)處理的音色呈現。創作背後的初衷,與藝術家年幼的經歷脫離不了關係。他自小深受聲音吸引,很早便將其視為一種藝術。
童年時期,農姚曾與父親居住在機場邊的軍營內,而飛機的起降轟隆聲,每一天都吸引著他聆聽。
“我純粹喜愛聆聽這些日常生活的聲音。”農姚表示,“這使我日漸對於周遭的聲音異常敏感,對於人與人之間的頻率感知亦然。”他對聲音的興趣很快地演變成熱情,最終昇華成他在藝術領域的主軸。
他補充道:“在將聲音以藝術形式呈現的過程,我做了非常多嘗試,包括把不同的聲音振動加以組合搭配,並樂此不疲。我希望在展覽中展示這些組合,也期待觀眾對於‘聲音’的本質有新的體認與理解。”
聲音,無所不在
儘管聲音對農姚而言無可取代,他強調自己也非常欣賞各種各樣的藝術型態。
“對於繪畫或者雕塑作品,我非常享受‘聆聽’它們背後那些頻率和振動。”農姚說:“藝術是具有普世價值的,我也相信透過了解藝術的意涵,人們將更能解放自己的內心,進而接受更多形式的藝術。”
大多數人都具有與聲音及振動聯繫的本能,因為從被孕育的那刻起,我們的感官無時無刻都在接受聲音和振動的刺激。農姚認為,胎兒在母親腹中,便被許多聲音圍繞,比如母親的心跳聲、旁人在她身旁唱歌等等。
農姚表示:“對我來說,聲音無所不在,而嶄新技術的運用,僅僅是展示這股原始能量的媒介。聲音藝術存在的目的,在於喚起人們對傳統及非傳統事物的關注,無論是核心還是外在。事實上,它們早已存在一段非常長的時間。”
“市集歌劇”創作理念
農姚的理念催生出他的許多聲音裝置作品與計畫,並在世界各地展出。其中一個作品,是2015年於日本橫濱市的黃金町市集(Koganecho Bazaar)上展示的“粉粉作響的自行車漫步橫濱大街”(Pinky Soundy Bicycle Roaming In Yokohama)。互動裝置中包含一輛經改造,搭載多種樂器的自行車,並在運行的過程中發出各種聲響共奏,成功吸引很多人圍觀,體驗聲音撞擊耳膜的瞬間快感。
2018年,農姚在泰國清邁的S.A.C藝術實驗室舉辦了個展“ Sphere”,他利用控制磁帶播放速度,為觀眾創造了視聽的新境界。2019新加坡雙年展上的創作“市集歌劇”,是他的藝術作品形式更臻成熟的蛻變見證。
農姚透露,這個最新的裝置作品,是他在清邁唸書時受到的啟發。
“當時我非常喜歡參觀“Kard Nut”(泰北的跳蚤市集),然後坐在那裡聆聽市集的聲音。”
“混雜著人聲、動物嚎叫、靈魂振盪和烹煮食物的聲響,乍聽讓人困惑不已,但當我閉上眼,卻感覺那些聲音像是在吟唱歌劇或彈奏樂器。”
這個體驗促使他於2013年在清邁社群出發,創意地籌備出一個小型計畫。當時的能量、感動和共鳴,都在2019新加坡雙年展上一一重現。
為了貫徹這個理想,農姚與來自越南的助手Nguyen Ngoc Tu Dung同行,花費三週的時間紀錄泰國北部12座市集的聲音和影像。
如歌劇般的市集
根據2019新加坡雙年展策展人Vipash Purichanont的說法,“市集歌劇”所有螢幕和揚聲器同步運作後產生的振動頻率,讓他深感驚豔。
他同時表示:“身為策展人,我從初期階段就參與藝術家的創意發想。然而“市集歌劇”這件作品帶來的震撼超乎我的預期,而我也喜歡這樣的意外。策展人總在考量展品該當何貌,然而像農姚這樣的藝術家,每每顛覆那些揣想。”
農姚認為“市集歌劇”本身獨樹一格,因為它被賦予的任務,便是激起各種不同的情感翻騰。
“當觀眾剛走進房間,會感受些許不快,因為空間中的聲音是如此混雜又喧囂。然而,如果他們願意駐足片刻,逐漸熟悉那些聲響,就會改變原先的看法,並開始傾聽,”他加以補充。
這件作品是全然的沉浸式藝術裝置,利用大量的聲音、振動來刺激觀眾的聽覺和觸覺,使其與“市集歌劇”融為一體。
透過這件作品,農姚留下一個問號:在我們周遭總有許多事物不斷發生,我們究竟能否透過它們的聲音和振動來接收一些訊息,並透過這些訊息對自己有更多了解呢?實在值得你我深思。
Cover Image: Joshua Rawson-Harris/Unsplash
文 / Richard Augustin
翻譯 / Adri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