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雲洞圖書館只是個藏書閣,那就大錯特錯了!

垂暮降臨後,純潔透白的月光灑在白色混凝外牆上,流水型的建築外型從遠處望去宛如起伏不一的沙漠,點點光線從孔洞內投射而出,看似像極了環繞地球公轉的月球表面,又像是神秘莫測的蟲洞,奇幻無比。這就是著名建築設計師馬岩松帶領MAD Architects所設計的新作——雲洞圖書館(Wormhole Library)。它坐落於中國一個海島城市,一體成型的白色建築像是多維的時空隧道,連接了城市與海岸、現實與想像。
作為中國南端重要的海島城市——海口,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隨著海南國際旅遊島、海南自由貿易區的陸續建立,海口在國際的影響力與日俱增,而面朝南中國海且位於海口灣畔世紀公園海岸旁的雲洞圖書館,也成了當地沿海公共空間啟動計畫的重要節點。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發掘這座圖書館的美!
「時代不斷演進,圖書館不再只是學術殿堂!」
在還沒進入圖書館設計、功能性之前,誰說圖書館只是學術殿堂,不能做其他事情了呢?於2018年,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舉行了「閉館後的音樂會」,讓平日寧靜沉穩的學術殿堂搖身一變,成為輕鬆愜意的爵士音樂派對。除此之外,在2019年,山西省交響樂團也曾在太原市圖書館給觀眾帶來了一場交響音樂會。
馬岩松了解如今已經邁進數位時代,圖書館不能再只是圖書館,必須不斷演進,回應現代人的需求;於是將雲洞圖書館融入大量新意的建築技藝及環境永續等元素,以提升圖書館更多元化的功能、服務與美感,打造更佳的文化體驗,也提供了一個優質用於承辦交響樂或音樂會的環境給大家。
另外,建築團隊給雲洞圖書館的外觀設計營造了「蟲洞」的科幻感,蟲洞又稱為時空洞的概念。乍看雲洞圖書館整體外觀設計不禁讓人聯想到1984年宮崎駿《風之谷》動畫電影中“蟲王”的造型。試想,如果雲洞圖書館內舉辦一場這樣的演奏會,是否溫習、閱讀起來都特別起勁,也讓圖書館的整個優雅知性氛圍大幅提升。
「無盡的洞。每個小洞都是宇宙,也是一個個耳朵,讓人傾聽大海的精神世界。」
雲洞圖書館最吸睛的部分莫過於它外觀大大小小的孔洞設計,那些孔洞不僅僅只是為了設計美學,而是團隊們為了呼應海口灣畔世紀公園的地理特色精心打造的,孔洞的設計恰好給內外界線戴上了一個神秘面紗,提升了雲洞圖書館的神秘感,也為白皚皚的建築注入了一絲生命。
幸好團隊沒有用玻璃隔絕死所有的呼吸孔或把全部包圍,反而透過這樣的設計向內推留下走道,除了能供人行走外,也能為建築帶來遮陽、通風功能。另外,建築物還設有玻璃幕門及弧形推拉門,以便觀海和通風。屋簷則採用懸挑設計,以物理降溫達到持續節能、保護環境的目的。
「設計唯美之餘也不忘實用性!」
建築團隊採用了流線型及全白色混凝土作為基調,把圖書館內部的地面、牆面以及天花板,規劃成一個連續不間斷的表面,並保留了建築建構的蜷曲度及無縫特性,又採用了CNC模版進行混凝土整體澆築,局部使用3D打印模版進行鑄造,以解決複雜的曲面施工問題,也能夠把所有的電線和管線隱藏在白色混凝土的腔體內,使建築整體看起來不混雜也更簡約素淨。
設計唯美之餘,還不容小覷雲洞圖書館的實用性,約佔1,380平方米,設有室內空間和公共環境,並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閱讀空間」,可藏過萬本的書籍,裡頭並設有咖啡廳、閱讀區;為了滿足不同需求的使用者;第二部分設建了「驛站」空間,約300平方米,這部分設有自行車停放區、飲水區、洗手間和淋浴間。雲洞圖書館不但能安放來自世界各地的書籍,也能讓每個人都找到不同角落安放自己。
另外,必須一提的是,雲洞圖書館還設有屋頂露台。你沒聽錯,是屋頂露台,你既可以一面看書一面看海景,豐富自己知識的同時也豐富了身心靈。如果害怕炎熱天氣的話,可以待在室內,半開放的空間讓人在閱讀時,可一邊感受揮灑而下的自然光,一邊享受海風海浪,還能隱約眺望四周美景和海的遠方,完全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這座無以倫比的圖書館已完成超過80%了,預計在春季就能開放使用。
想看更多建築奇景?立即點擊 ☛ 2021讓人嘆為觀止的新地標
Cover Image:Sipa USA / Alamy
文 / Vie Siong
音樂如同空氣,是延續生命的必需品,無法想像世界沒了音樂會長成什麼樣子。借一首歌的時間,就能一起沉浸在只有音樂的世界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