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張讓人過目難忘的唱片包裝——EP5

無論是手繪圖、電腦繪圖、攝影作品,甚至單純以顏色出奇制勝,在唱片包裝上存在著各種可能性。「100 張讓人過目難忘的唱片包裝」系列5,引領你感受各種創意的結合。
81. 《LP1》Fka Twigs
在還未成為發片歌手前,FKA Twigs是名舞者,而FKA的意思是Formerly Known As,而Twigs的意思是樹枝。2014年,她在英國前衛音樂廠牌Young Turks發布了首張專輯《LP1》。這張專輯讓她備受大眾矚目、獲得歐美音樂權威媒體的好評,以及入圍多個音樂獎,如水星音樂獎以及葛萊美獎等。
《LP1》的專輯封面邀請了Phil Lee操刀繪製,以淺藍色作為主背景色調,沒有過多的花俏圖案、簡約乾淨俐落,在封面也找不到任何蛛絲馬跡,如專輯或歌手名稱等,僅呈現她鮮紅而光澤的臉頰,以及極具標誌性的門牙和透露出神秘莫測的大眼睛。
如果,僅看封面會誤以為這是一張充滿未來意味的實驗電子專輯,但實際上,是一張令人慾火中燒、直白不露骨,以性事為核心的專輯。
82. 《Aladdin Sane》David Bowie
有著「搖滾變色龍」之稱的大衛·鮑伊(David Bowie),在創作上,為自己創造過不少前衛的形象分身,而最具標誌性的則是這張於1973年推出的《Aladdin Sane》封面形象。
雌雄同體的概念是上一張專輯《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的延續,這次創造的是極具顛覆性、性別模糊、妝容妖嬈的虛構外星搖滾使者形象「Ziggy Stardust」的進化分身,它的出現改變了搖滾樂的美學想像。
封面可見他的半邊臉畫上了紅藍相間的閃電妝,這彩妝出自於化妝藝術家Pierre LaRoche之作,而攝影師則是Brian Duffy。這道閃電以及在鎖骨上後期製作增添的「淚滴」,標誌了大衛·鮑伊的音樂態度:搖滾自我、霹靂雷電的精神分裂,而閃電靈感源自於他電爐上的符號,是不是沒想到呢?
83. 《Ohms》 Deftones
美國另類金屬樂團盲音合唱團(Deftones)在2020年發行了生涯中的第 9 張專輯《Ohms》,專輯封面依舊找了御用設計師 Frank Maddocks 操刀,以黑色粗框圈起 12,995 顆密密麻麻的點陣,構成一對哀怨流淚、悲傷神情的眉眼,整體架構和色調極為簡單,卻呈現出十分強烈的情緒張力。
曾有樂迷猜測這設計是向 Chi Cheng (盲音合唱團第二任的貝斯手)致敬。 2008年,他不幸發生一起嚴重車禍,事後長期處於半昏迷狀態,一直到 2013 年因心臟驟停而逝世。
《Ohms》專輯發行不久後,盲音合唱團發起了「認養點點」(Adopt a Dot)活動,開放大眾購買、認養專輯上的任何一個點,每個點定價 20 塊美金,完成購買,點點將會換上購買者的照片,並且可在網站看到數位效果,此活動的收益全數捐助 UC Davis 兒童醫院和 Crew Nation 紓困基金,這項慈善活動引人聯想到寺廟裡點燈祈福的儀式,非常有意義。
84. 《永生獸》2HRs
《永生獸》出自於張溥輝的設計,是延續 2HRs 《類星體》專輯的空間詮釋,進一步往「時間」延伸,許多的設計細節,都用不同的對比詮釋了時間與永生的價值概念。
專輯外包裝的部分,由燙了亮銀的瓦愣紙與牛皮紙膠帶、封口訂書針構成。專輯內頁的自然風景照片,是花了一番車程才拍攝到的。內裡那些尺寸不一的長型紙片以及印上了黑筆畫的雞排紙袋,一同被釘在瓦楞板上,紙張還選擇了偏薄透、易爛的單光牛皮紙搭配。在材質的選擇上,設計師張溥輝傾向於廉價和一次性的媒材,看似粗糙,卻是他的別出心裁。
這張專輯的材質相對「脆弱」,極之耗時製作的包裝拆開後便無法回歸原樣。張溥輝覺得瑕疵也是一種狀態,那種被破壞的部分,如折爛紙張、訂書針拆下造成的孔、多片易爛的紙張組合等,都一一彰顯了缺陷美。更有趣的是,在頁面偷藏了一隻蟑螂。張溥輝笑稱想顛覆大家對永生獸的「猛獸幻想」,永生獸也可以是一隻意志頑強的蟑螂。內頁還加入了一點古銅金油墨,暗喻了生活軌跡。
85. 《祭》董事長樂團
董事長樂團第十二張創作專輯《祭》,封面出自蕭青陽,設計靈感取自於「天書」,結合了宇宙玄學的色彩符號、打凸技法、油墨印刷、白墨絹印方式,把專輯多個部分隱藏起來,必須透過某些角度的光線照射下,才能看見那些圖像或符號,例如專輯名稱、光碟上的壓紋等等。
另外,專輯還找了繪圖職人「傑利小子」 和繪畫匠師「小龜」攜手合作,精心為團員量身繪製成宮廟牆上可見的神明圖像,並把團員特有的標誌形體以及日常使用的樂器融入畫中,而歌詞本的部分則採用了接近金紙手感、顏色的美術紙,加上車線裝訂手法來呈現,體現出台灣的傳統廟宇文化。除此之外,在文字呈現部分,邀請了武雄老師以文言文的方式,重新撰寫專輯描述和文案。必須一提的是,此專輯入圍了第61屆葛萊美最佳唱片設計包裝獎。
86. 《Celebration》Madonna
在流行樂界獨領風騷多年的瑪丹娜(Madonna),於2009年推出了第三張官方精選大碟《Celebration》,此封面藝術出自法國街頭塗鴉藝術家洗腦先生(Mr.Brainwash,真名泰瑞·庫塔)的手筆。
封面可見洗腦先生在舊報紙上噴印出,將自己打扮成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的瑪丹娜,無論是人物扮演還是彩色的運用,都具有強烈的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普普藝術和現代色彩的導向。
雖說普普封套設計已談不上什麼新鮮手法,對於一貫忠於革新作風與反叛精神的瑪丹娜來說,反而顯得有點普通,就連「Celebration」的歡慶感都無法完全呈現出來,但她的模仿卻成了如今不朽的經典畫面。
87. 《心情電影院》李欣芸
設計師聶永真的大名相信許多人都知道。李欣芸《心情電影院》的封面正是出自於他的工作室 Aaron Nieh Workshop。這張雙 CD 專輯,Album 1 收錄了「滿編制交響樂團」演奏的電影配樂,如《新天堂樂園》,而Album 2 則是欣芸的個人創作。
由於這是一張音樂類專輯,文字量相對少,Aaron Nieh Workshop 採用了更簡化、不帶侵略性的圖形和線條作為整張專輯的設計發想,精裝外殼是使用國倫黑卡混上不同層疊印的 UV 白墨製造而成。
Album 1 是配樂曲,為了配合音樂移動的節奏感和遠赴加利亞時拍下的照片紀錄,以類似拼貼式的方法呈現,再使用 mono colour 讓整份音樂作品調性更均衡。
Album 2 則是創作樂曲,從歌曲中挑選三個場景作為翻頁動畫,每一頁的圖案存在著細微的變化、流動軌跡,例如湖畔旁的山丘倒影、山谷間的裂縫、月落風吹樹稍間的牽絆。
图片来源:聶永真臉書
88. 《海光之聲》盧葦
《海光之聲》是一張古典樂專輯,由何佳興操刀設計,專輯正反兩面分別描繪出在地阿美族原住民女性的側臉,以及海風吹拂下所勾勒的植物意象,兩者皆呼應女性創作者的柔美姿態,輕軟線條不刻意強調明顯輪廓,不添加表情和情緒,僅僅只是張著眼、微微抬起下巴,顯現出女性的優雅與非洲原民圖騰的宗教感。
專輯呈現精裝盒形式,內含 CD 與兩冊刊物,一是日本插畫家中西直子創作的繪本,另一個則是專輯製作人兼其母親鐘慧君撰寫的散文。封面使用日本蒝織紙,其壓紋的靈感源自傳統日式建築中的「土壁」,紙面呈現出稻草、泥土纖維交織的質感。
專輯色調採用了淡淡的粉橘揉和水泥灰。其中,淡淡的粉灰表現出成功鎮海邊清晨時特有的透亮。整體專輯的色調和視覺讓人感到舒服和有「溫度」。值得一提的是,《海光之聲》榮獲第31屆金曲獎最佳專輯裝幀設計獎。
89. 《為什麼像個愛情故事,明明我看的是偵探小說》Frandé法蘭黛樂團
Frandé法蘭黛樂團的第三張專輯《為什麼像個愛情故事,明明看的就是偵探小說》入圍了2018年金曲獎最佳專輯裝幀設計,專輯設計由方序中和吳建龍聯手負責,以警探在辦案時的證物袋作為設計發想,把專輯裡的每一首歌化為不同形式的證物,如謎樣光碟、被碎紙機銷毀的證據、隱藏的訊息、透明的指紋等等,並把它們裝進一個半透明、若隱若現霧面PE材質的證物袋裡。
設計師把紅線作為一個連結的符號,串聯了愛情與尋覓兇手的寓意。除了外包裝可見紅線以外,它也穿插在歌詞本和專輯封底。另外,專輯裡的照片都呼應了核心主題:偵探,以側拍或是監視器畫面的拍攝手法,帶出偵探辦案時的視覺效果。
此外,歌詞也延伸了偵探概念,有一首歌詞以碎紙機銷毀的方式呈現,必須拼湊起來才能看見完整的歌詞,還有一首歌是以英文亂碼呈現,必須透過光碟的背後鏡面才能看清歌詞等等,讓樂迷變成一名偵探,在專輯中尋覓不同的細微線索,著實有趣。
90. 《Days of Transcendence》PELBO
2012年,挪威樂隊PELBO推出的《Days of Transcendence》專輯,封面設計交由挪威的實驗設計團隊Skurktur負責,這支團隊擅長於使用鋼筆和油墨、網版印刷和拼貼藝術進行繪製設計。
整張專輯都是通過一幅插畫的形式貫穿內外設計,並把人物與海洋生物作為靈感創作和概念發想。畫面中可見長出手的奇異水母、電魚、青蛙、海草等,畫面構圖左疏右密,讓視覺上有了強烈的對比。至於該團隊的畫功更無庸置疑,每個細節都細膩入微,即便沒有一滴水珠也能讓人有種置身海洋的感覺,畫作氛圍所產生的張力,加上暗沉的綠背景,讓人有種快喘不過氣的壓抑感。
图片来源:Skurktur官方網站
91. 《何年何月再相逢》詹雅雯

此專輯入圍 2017 年金曲最佳專輯裝幀設計獎,出自蕭青陽之手,專輯包裝和冊頁內容全以意境式的版畫作為核心概念,在台語流行唱片圈裡,這種表達方式極為少見,算是蠻破格的做法。
另外,歌手的肖像照也沿用意境式的版畫,並製作了一張海報放在專輯裡頭,作為感謝樂迷一路以來的支持,除了肖像照、專輯內側還收藏了其他的意識海報,如十分寮瀑布與一碗紅豆湯等,每張海報背面會以鋼筆的書寫方式,傳遞歌手對人生的感悟故事。
專輯裡收藏了許多不同的物件,除了海報,最為有趣的是,專輯盒底崁入了一張從「何年發車、抵達何月、之後能夠再相逢」的硬卡紙老式車票,寓意著每個人有不同的起點和終站。
92. 《Power, Corruption & Lies》New Order
英國搖滾樂團新秩序(New Order)在1983年發行的第二張專輯《Power,Corruption & Lies》,封面設計邀請了英國知名平面設計師彼得·薩維萊(Peter Saville)操刀。
為了呼應專輯名稱,設計師原本計畫以文藝復興時期的黑暗王子肖像作為設計發想,但無心插柳被這幅名為《A Basket of Roses》的花卉畫給改變主意,並認為花朵也可以用來隱晦表達「酒色財氣」之意。
這幅畫出自於擅長花卉畫的法國藝術家與石版畫家亨利·方丹·拉圖爾(Henri Fantin-Latour),原作則是永久珍藏在倫敦國家美術館內。必須一提的是,第一版的封面設計是沒有任何字樣的,設計師使用了色碼表的方式來呈現樂團和專輯名稱,想破解其中謎題,就得翻閱專輯封底尋覓答案。
93. 《Bury The Hatchet》The Cranberries
發行於1999年的《Bury the Hatchet》,是愛爾蘭樂團小紅莓(The Cranberries)的第四張專輯,封面找來英國平面設計大師史朵多格森(Storm Thorgerson)操刀。
封面可見一隻大眼睛緊緊盯著裸男,其實這張專輯共有兩個版本,分別為抱頭蹲下與起身對看。談及設計師斯托姆·索格森,他鍾愛畢加索、馬格利特、康定斯基等藝術家的作品,因此在這作品中能夠看見他傾向的超現實主義、立體主義,暗含諷刺戲謔手法。
專輯名稱直譯為「埋斧頭」,在現實生活中隱喻「言歸於好,不再爭吵」,據說最初這個表達源自於印地安人,他們會埋下作為武器的小斧頭,以示和解。而這張專輯的主題圍繞在產婦與小孩、離婚與虐待兒童等內容,那隻緊盯的大眼睛,意味著無時無刻的監控,讓人有種喘不過氣來的壓迫感,和專輯名稱形成了很大的對比!
94. 《The Later Years》Pink Floyd
《The Later Years》是平克·佛洛伊德(Pink Floyd)在2019年推出的精選專輯,集結了樂團30年內18張專輯裡的12首經典歌曲。專輯封面交由倫敦知名設計公司Johnson Banks以及Hipgnosis設計公司的傳奇設計師奧布里·鮑威爾(Aubrey Powell)聯手設計。
封面的場景來自於加洲沙漠中的一條延伸道路,兩側是寬闊的平原,一盞盞被扭曲成不同形狀的路燈是後製合成的,設計保留了一個開放式的想像空間給大眾,從而透過這設計呼應樂團的迷幻音樂風格。
在製作過程中,設計團隊不斷嘗試各種扭曲狀的路燈,就是為了創作出一個和諧的畫面,而不是亂七八糟的合成效果,再來他們把天空原本的藍色調至黃昏,而封底採用了每首歌的最後一句歌詞排列出一個黑洞,試圖營造「歌詞流入黑洞」的意象。
95. 《摩登原始人》炎亞綸
去年底,炎亞綸發行了睽違三年的迷你專輯《摩登原始人》,封面由聶永真操刀設計,從外至內,除了封面那張看似有點可愛卻又有點邪氣的小丑臉,以及封底角落的條碼之外,其他部分都以白色為基調。
翻開專輯裡的白色本子,能夠再次看見「小丑臉」,與封面不同的是它有點變形,再繼續翻閱,可見左右對比滿版的動物和人類皮囊,那些連貫的圖像在白皚皚的專輯中顯得有點像是虎視眈眈的惡鬼,神情兇惡,團隊希望以簡單的圖像,呈現出深刻的感覺,從而表達一種自我反思的想法。
封面的小丑乍看之下,嘴角是上揚的,但仔細一看,是一張哭臉,而他一長串的眼睛裡,有翻白眼、直視你、往下看等眼神,團隊想要呈現出:你怎麼看這個封面,他就會給你什麼樣的反饋。
圖片来源:聶永真臉書
96. 《22, A Million》Bon Iver
美國音樂人賈斯汀·弗農(Justin Vernon)創立的美好冬季樂團Bon Iver,團名取自於法文「Bon Hiver」的諧音,其意思正如中文團名「美好的冬季」。《22,A Million》這張專輯,是該團在2016年所發行的專輯,設計由紐約布魯克林藝術家Eric Timothy Carlson操刀。
專輯封面的各種「符號」,不僅讓人聯想到1977年NASA製作的《航海家金唱片》(Voyager Golden Records)聲音合集封面。設計師表示,這是一張透過音樂與影像探索命理學、人文主義的專輯。在錄製過程,他邊參與邊為專輯中的每一首歌創造、聯想,拼貼出圍繞主題的各種符號群,最後把這些符號後製合成為專輯封面。
這些符號中有動物、人體器官、日常物件、太極陰陽圖、二戰期間美國流行的基爾羅伊(Kilroy)塗鴉、和平符號等等,這些豐富的視覺意象符號,任誰都會好奇它們代表著什麼意思。
97. 《Trouble Will Find Me》The National
美國另類搖滾樂團國民樂團(The National)的第六張專輯《Trouble Will Find Me》,榮獲了2014年葛萊美最佳另類音樂專輯大獎。
封面選用了韓國藝術家尹普鉉(Bohyun Yoon)於2004年的一個作品《Fragmentation》,其意思是分裂。他的作品常利用身體作為工具,從而探索人們如何理解自己的身體極限,在更大的格局中表現身體之間的溝通界線。
為了這個作品,他邀請了兩位自願者赤裸躺在平台上,運用多面大鏡子反射出人體的其他部位,從而營造出一種「破裂分離」後再重新組裝的視覺效果。尹普鉉希望透過作品的刺激性畫面,隱喻現代的人們通過整形改變自己的外表。
98. 《A Rush of Blood to the Head》Coldplay
英國搖滾樂團酷玩樂團(Coldplay)的《A Rush of Blood to the Head》專輯封面採用了挪威攝影師索威·桑德波(Solve Sundsbo)為英國時尚雜誌創作的藝術攝影《Wired》。
創作媒介使用了3D掃描的方式,他邀請了一位身穿白衣、配戴彩色斜紋披肩的女模特兒進行掃描。作品中背部穿身而出的尖刺形狀,並非後製加工處理,而是因為掃描儀無法辨識披肩上的色彩所產生的數位圖像效果。
另外,被裁切掉的頭部是因為機器無法一次過掃描超過30cm的模型,所以索威·桑德波乾脆將其切斷,沒想到效果出奇的好。爾後,他也為團員們進行頭部掃描,並將其數位圖像用於其他單曲封面設計,例如克里斯·馬汀(Chris Martin)的〈Clocks〉。此設計還受到英國皇家郵政的青睞,於2010年被選為「經典專輯封面」郵票系列之一,極具收藏價值。
99. 《Astroworld》Travis Scott
崔維斯·斯考特(Travis Scott)的《Astroworld》專輯封面,出自美國當代攝影大師大衛·拉切貝爾(David LaChapelle)之手。專輯名稱和設計靈感源自於美國德州休斯頓一座已被拆毀的遊樂場。
封面可見滿地灑滿的爆米花,身穿紅衣的小孩手中拿著飲料和爆米花,開心地跳起來,而另一個孩子拿著棒棒糖和爆米花,眼神有點茫然失焦,兩者成了鮮明的對比,而背後的場景是待發的火箭、鏽跡斑斑的廢棄汽車,中央則是一個敞開大嘴、發著光的遊樂場入口,彷彿進去後就會抵達一個精彩有趣的世界。
整體的設計構建了一種衝突和諧、荒誕大膽的畫面意象,也強烈表現出大衛·拉切貝爾誇張犀利、耐人尋味、異常戲劇化的風格手法。他不愧是被譽為「攝影界的費里尼」以及「全球最重要的十大攝影師」啊!
100. 《Mr.Hormone賀爾蒙先生》脫拉庫TOLAKU
獨立樂團脫拉庫TOLAKU於2015年發行的第三張專輯《Mr.Hormone賀爾蒙先生》,封面設計不禁讓人聯想到里昂王族(Kings of Leon)的《WALLS》專輯封面,都是人頭浸泡在白色液體之中,兩者差別是,一個是採用模型人頭,另一個則是真實人頭。
這張專輯的設計出自於洋蔥設計,而攝影出自於李盈霞之作,為了配合專輯主題,團員全半裸甚至扒光浸泡在白色液體中,而乳白液體代表著大叔們的慾望、養分與過往的青春。封面可見一位團員口咬Oreo餅乾,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是呼應專輯裡頭的一首歌〈Oreo Go〉,這首歌也是寫給該團員的狗狗Oreo。除了餅乾,團員還準備了其他的道具,例如水槍、面膜、珍珠奶茶等等,而CD圓標特別挑選了粉紅色,設計師笑說,完全和樂團形象有著強烈的衝突感。
图片来源:洋蔥設計
立即點擊,看更多唱片包裝:
Cover Credit: A Paper Creative
文 / Vie Siong
音樂如同空氣,是延續生命的必需品,無法想像世界沒了音樂會長成什麼樣子。借一首歌的時間,就能一起沉浸在只有音樂的世界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