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看展的時候,可能會有種藝術好難懂的卑微心情油然而生——別擔心,你並不孤單。在不懂策展理念,或是藝術家風格和生平的前提下,確實很可能不明白自己究竟看了什麼,甚至會疑惑這些作品如何成為了永垂不朽?
1960年代開始,一群在英國和美國的藝術家興起反對傳統學院派,並開啟了藝術理當面向大眾的藝術運動,他們透過大量複製印刷作品,搭配鮮豔的配色,且聚焦在更為日常的物品,開創出所謂的「普普藝術」(Pop Art),不少藝術家也因此聲名大噪。
安迪·沃荷
提到普普藝術,應該很多人首先就會想到「普普教父」——安迪·沃荷(Andy Warhol)。來自美國的安迪·沃荷一生都在提倡藝術不該高不可攀,為此致力將藝術商業化,並以大量生產複製、商業化和流行作為構成要素,創作出如《康寶湯罐頭》(Campbell's Soup Cans)、《瑪麗蓮雙聯畫》(Marilyn Diptych)等經典作品。藉由不斷變換顏色和構圖,安迪·沃荷的作品呈現出大膽而鮮明的視覺感受,而他所打造的重複性美感,也成了普普藝術最具代表性的意象。
安迪·沃荷的自畫像。Photo Credit: Thomas Hawk / flickr
《瑪麗蓮雙聯畫》是沃荷的明星系列版畫中最受歡迎的作品。Photo Credit: Nathan Rupert / flickr
安迪·沃荷筆下不同口味的金寶湯,具有微小差別。Photo Credit: Wally Gobetz / flickr
草間彌生
日本現存經典藝術家草間彌生(Yayoi Kusama)兒時被診斷患有思覺失調症,時常出現幻視與幻聽的現象,導致她眼中的世界彷彿一直有種隔著斑點狀的網,而這也變成她的創作靈感。草間彌生將大大小小的圓點遍佈地板、畫布和牆壁,使用的色彩十分鮮豔飽滿,因而誕生出《南瓜》、《高跟鞋》、《無限鏡屋》等系列作品。始終不被病情打倒,並堅持不懈的努力創作,使草間彌生至今仍活躍於國際藝壇,更被譽為「圓點女王」。
草間彌生用圓點創造自己的藝術宇宙。Photo Credit: Stéphanie Moisan / flickr
早間彌生的繪畫、裝置和雕塑作品都充滿活力、玩味十足。Photo Credit: Kristoffer Trolle / flickr
克拉斯·歐登伯格
瑞典公共藝術大師兼雕塑家克拉斯·歐登伯格(Claes Oldenburg)深受抽象表現主義而影響,不過當他在芝加哥學習藝術時覺得當地的風氣過於封閉,於是前往紐約展開其藝術生涯。在紐約,克拉斯·歐登伯格開始將常見的日用品,如垃圾袋、湯匙、羽毛球、口紅、霜淇淋等物品巨大化,此創舉不僅拓展了一般世俗對於雕塑的定義,更令他在普普藝術界佔有相當重要的一席之地。
克拉斯·歐登伯格這座巨大的裝置藝術作品《湯匙與櫻桃》,成為美國明尼阿波利斯雕塑公園的核心。Photo Credit: Cherubino / Wikimedia Commons
邁阿密的裝置藝術《摔碎的碗和散落的果皮》。Photo Credit: Phillip Pessar / flickr
德國科隆購物中心屋頂上的這個巨大的霜淇淋甜筒,是城市中一處獨特的風景線。Photo Credit: jaime.silva / flickr
凱斯·哈林
美國藝術家凱斯·哈林(Keith Haring)主張,符號對於任何語言以及任何人都是通用的,因此創作大多以簡單而明確的輪廓做勾勒為主,例如大家較為熟知的《發光的嬰兒》(Radiant baby)和《吠叫的狗》(Barking Dog)等作品。除此之外,凱斯·哈林認為與其讓觀眾主動走進美術館,倒不如直接將藝術帶到人群之中,所以他時常在地鐵站用白色粉筆塗鴉,還曾在進行創作的時候,被警察以破壞公物的名義給逮捕呢!
凱斯·哈林在阿姆斯特丹的Stedelijk Museum內作畫。Photo Credit: Rob Bogaerts / Wikimedia Commons
在美國伍德霍爾醫療中心的大廳牆壁上,也有凱斯·哈林的畫作。Photo Credit: Williamsburger26 / Wikimedia Commons
羅伊·李奇登斯坦
獨創網點畫法的美國藝術家羅伊·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其實早在普普藝術興起前專攻的是風景畫,然而後來被他的兩個兒子愛看漫畫所影響,開始嘗試將連環漫畫、報紙廣告、餐廳菜單或是雜誌裡的圖像放大再放大,搭配大網點和粗黑的輪廓線,組織成獨樹一格的普普風創作,並以諷刺和挖苦的角度撰寫對白,令觀者總忍不住會心一笑。
羅伊·李奇登斯坦的作品也曾在阿姆斯特丹的Stedelijk Museum展出。Photo Credit: Anefo / Wikipedia Commons
在倫敦Tate Modern展出羅伊的作品。Photo Credit: jpellgen / flickr
賈斯珀·瓊斯
美國當代藝術家賈斯珀·瓊斯(Jasper Johns)於五歲時便已立定志向要當藝術家,而他也確實夢想成真,成為美國最偉大的當代藝術家之一。賈斯珀·瓊斯最知名的作品為《國旗》(Flag)系列,他以美國國旗當作創作主題,將油畫結合石膏或灰泥等媒材,且除了美國國旗主要的紅色、白色和藍色之外,還添加了黑色、綠色與橘色的元素,在畫作表面上的處理極為細緻!
《國旗》系列是賈斯珀·瓊斯的重要作品。Photo Credit: Ed Schipul / flickr
賈斯珀·瓊斯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畫作。Photo Credit: Darren Kumasawa/ flickr
勞勃·勞森伯格
在作品《Monogram》中,大膽將山羊和輪胎做組合,匯入畫作之中的美國畫家勞勃·勞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史無前例的嘗試令作品立即增添了厚度與張力,不只打破了大眾對於畫作的認知,也影響了其他藝術家對於跨媒材運用另一層角度的理解。值得一提的是,勞勃·勞森伯格特別喜歡在街上晃晃,也曾在路邊的垃圾桶挖寶,把看到有意思的東西帶回家創作,顯現出普普藝術想強調的:只要用心體會,藝術就在你我身邊。
這是勞勃·勞森伯格在1954年繪製的作品。Photo Credit: rocor / flickr
將山羊和輪胎做組合的作品《Monogram》。Photo Credit: rocor / flickr
想探索更多藝術作品?立即點擊 ☛ 走進安迪·沃荷的普普藝術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