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視覺藝術大師Andreas Gursky的攝影作品為何能賣出天價?

德國視覺藝術大師Andreas Gursky的攝影作品為何能賣出天價?

文章目錄

攝影生涯的起點「巨大」的追求作品曾創下歷史天價攝影之外的聲音語彙代表作品攝影作品現於義大利波隆那 MAST 基金會展出

只不過是一張照片,為何經過德國著名攝影師Andreas Gursky的數位處理,價格就變得不一樣了?SOL聲活圈為你解密。

Andreas Gursky擅於賦予日常事物嶄新視角,已是實至名歸的當代藝術領域偶像人物,也是當今最知名的藝術家之一。透過他的鏡頭,各種人文地景變成一幅幅令人著迷的圖樣,提供全然不同於以往的視角。他對細節的極致要求,讓作品得以突破傳統界線,跨越到現實與抽象交融的創新維度,並將複雜的社會結構和人際命題體現其中。Andreas Gursky改變我們對攝影藝術的鑑賞,也提升了攝影作品的藝術價值,成為博物館館藏和私人珍藏的夢幻逸品。

Andreas Gursky於2021年發佈的攝影作品《Salinas》。Photo Credit: © ANDREAS GURSKY,  by SIAE 2023 Courtesy: Sprüth Magers

 

攝影生涯的起點

Andreas Gursky生於1955年東德萊比錫市,兩年後遷至埃森,日後定居杜塞道夫。 出身商業攝影世家的他自小便對攝影耳濡目染,雙親經營一家廣告攝影工作室。 Andreas Gursky從埃森富克旺根藝術大學(Folkwa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新聞攝影學程畢業後,在同學Thomas Struth建議下前往杜塞道夫藝術學院(Kunstakademie Düsseldorf)進修。

攝影界傳奇貝歇夫婦(Bernd & Hilla Becher)擔任他的指導老師,他們的藝術和教學風格催生出杜塞道夫攝影學派。貝歇夫婦的作品聚焦建築結構和工業建築描繪,以黑白色調及網格形式創造風格獨具的類型學攝影,學生們也深受其影響;與Andreas Gursky同期的Claudia Höfer、Thomas Ruff和Axel Hütte攝影作品都不難發現貝歇夫婦的影子。

Andreas Gursky於1995年發佈的攝影作品《Kodak》。Photo Credit:  © ANDREAS GURSKY, by SIAE 2023 Courtesy: Sprüth Magers

Andreas Gursky在1987年畢業後留在杜塞道夫工作,他與Laurenz Berges、Thomas Ruff和Axel Hütte共用的攝影工作室前身是舊變電所,由瑞士建築事務所Herzog & de Meuron翻修改建。創作之餘,Andreas Gursky從2010年開始也在母校杜塞道夫藝術學院擔任教職。

Andreas Gursky於2016年發佈的攝影作品《Les Mées》。Photo Credit:   © ANDREAS GURSKY, by SIAE 2023 Courtesy: Sprüth Magers

 

「巨大」的追求

Andreas Gursky恩師貝歇夫婦的攝影作品多為小型尺寸,而他則對巨幅攝影印刷著迷。在1980年代初,只有商業實驗室能提供他需求尺寸的設備進行作品印刷。爾後,Andreas Gursky開始使用數位工具對影像做後期處理,作品萊茵河2號(Rhein II,1999年)即是他將現實與虛構結合的成果。

一日,Andreas Gursky在萊茵河邊跑步,他發現隨著身體向前跑動,周圍的世界開始變得模糊,逐漸交融成一大片連續的色塊和形狀。他決定拍攝這條河流,並在後製中移除所有景觀中的人造元素,包括路人與建築物,取而代之的是一幅近乎抽象的構圖,從草地到河流再到上方的天空。這是《萊茵河2號》的創作背景,與畫家Mark Rothko及美國的抽象表現主義理念近似。

 

作品創下歷史天價

除了作品概念本身,《萊茵河2號》也是藝術拍賣會史的重要里程碑。2011年它以430萬美元售出,成為史上最貴的攝影作品,由來自德國的匿名收藏家標下。這個紀錄保持了11年,直到2022年Man Ray的《Le Violon D’Ingres》在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以1240萬美元的價格落槌。

目前,《萊茵河2號》的再版作品已被納入泰特美術館的館藏,並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

 

攝影之外的聲音語彙

Andreas Gursky的才華洋溢不只在鏡頭下展露,他對電子音樂也懷抱熱情,並將其容融入在影像創作的構圖過程以及主題篩選,乃至最終呈現的方式。

他在2016年紐約高古軒畫廊(Gagosian Gallery)舉辦的《非抽象畫II》(Not Abstract II)展覽中,請來DJ兼製作人Richie Hawtin為作品創作聲景。Andreas Gursky希望透過加入聲音元素,讓觀眾花更多時間佇足,甚或創造更全面的沉浸體驗。

Andreas Gursky於1990年發佈的攝影作品《Tokyo Stock Exchange》。Photo Credit: © ANDREAS GURSKY, by SIAE 2023 Courtesy: Sprüth Magers

 

代表作品

薩萊諾》(1990年)

「師事貝歇夫婦的經歷,讓我立刻被眼前的工業風景所吸引,即使地中海的暖調色彩不一定符合他們喜好。」Andreas Gursky表示,「我以薩萊諾港口為主題拍攝後,返回工作室思考如何把照片層次感,以近乎明信片圖像的方式展現。」

Andreas Gursky在南義度假期間拍下的照片,催生他拍攝港口廣闊景象的靈感。《薩萊諾》(Salerno)視角從遠山逐漸前移,住宅區的房屋矗立、繁忙的造船廠、彩色集裝箱堆疊,再到近處停放的車輛,等待被運送到目的地,每個群集色彩各異卻亂中有序,層次清晰分明。他想藉此邀請觀眾思考這幅消費主義盛行所造就的風景,以及這股風潮將帶領我們去往何處。

Andreas Gursky於1990年發佈的攝影作品《Salerno》。Photo Credit: © ANDREAS GURSKY, by SIAE 2023 Courtesy: Sprüth Magers

 

99美分1999年)

Andreas Gursky以重複的色彩與形狀為元素堆疊,以近乎令人感到壓迫的方式,拍攝一家美國常見的99美分商店。

照片拍攝地點位於洛杉磯,Andreas Gursky在夜晚開車行經該處,便立刻決定將眼前繁雜的色彩訊息與極其明亮的燈光景象記錄下來。最終成品是一幅近兩米高,寬度近四米的巨幅作品《99美分》(99 Cent)。

Andreas Gursky後於2016年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拍攝的作品《亞馬遜》(Amazon)可謂《99美分》續作,同樣以圖樣重複的商品堆疊,把當今世界的高度資本與消費主義,及滿足上述欲求所耗費的勞動力與技術,以震撼的尺幅呈現於觀眾眼前。

「我看到一名新聞攝影師拍攝的亞馬遜倉庫照片,便決定也前往拍攝。這些商品排列整齊到幾乎像是一體,如果有個大冷凍庫在畫面中,可能就會打破那股秩序感。」Andreas Gursky表示。有趣的是,他在影像中把焦點從應該在環境中做事的人身上移開,只專注於其勞動的細節與成果,讓觀眾用自己的標準評斷眼前圖像是美感的體現,或對人類社會所創造的事物感到厭惡。

Andreas Gursky於2001年發佈的攝影作品《99 Cent II, Diptychon》。Photo Credit: © ANDREAS GURSKY, by SIAE 2023 Courtesy: Sprüth Magers

Andreas Gursky於2016年發佈的攝影作品《Amazon》。Photo Credit: © ANDREAS GURSKY, by SIAE 2023 Courtesy: Sprüth Magers

 

巴林2005年)

《巴林》(Bahrain I)照片由直升機在巴林沙漠上空拍攝,以賽道為主體,這是巴林年度一級方程式賽車大獎賽的舉辦地。觀眾得以置身有如光學幻象的場景,視角隨著畫面的賽道在傾斜的沙丘中移動。為了完成這件作品,前後安排兩次直升機飛行,拍攝了數百張照片。由於實際的賽道可根據車手和比賽需求進行修改,Andreas Gursky也在後製時仿效,將畫面中的賽道進行各種合併重組,創造出一條由現實通往抽象的路。

Andreas Gursky於2005年發佈的攝影作品《Bahrain I》。Photo Credit: © ANDREAS GURSKY, by SIAE 2023 Courtesy: Sprüth Magers

 

攝影作品現於義大利波隆那 MAST 基金會展出

義大利北部波隆那的MAST基金會現正舉辦「Andreas Gursky:今日的視覺空間」個展,策展人Urs Stahel指出:「Andreas Gursky在職業生涯早期就選擇進行大尺寸創作,此舉本身是藝術家在視覺和內容上的立場表現,也是對觀眾的一種挑戰。」展期將持續到2024年1月,精選40幅Andreas Gursky早期到近期的知名作品,主題涵蓋現代旅遊產業及過往的工業歷程。

 

Cover Credit:2001 © ANDREAS GURSKY, by SIAE 2023 Courtesy: Sprüth Magers

喜歡欣賞獨特的設計?立即點擊 ☛ 看香港視覺藝術家江康泉(江記)的作品

 

 

 

 

追蹤我們
訂閱
優先掌握獨家活動與精選內容。一起發現不同的聲音,開拓全新的聆聽視角。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