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波隆那SM國際插畫家大獎」得主卓霈欣新作:一本惆悵的童話繪本

專訪|「波隆那SM國際插畫家大獎」得主卓霈欣新作:一本惆悵的童話繪本

文章目錄

靈魂與愛,孰輕孰重?用童話要素「三的定律」進行取捨光與影,都是自我的一部分「情緒」是創作的秘密武器

擅長將情緒安放於光影之間的藝術家卓霈欣,在2021年以《樹冠羞避》一作,成為台灣第二位榮獲波隆那SM國際插畫家大獎的得主,隨後便與西班牙SM基金會合作繪本出版,改編文學家奧斯卡.王爾德的作品《漁夫和他的靈魂》。 

細膩的筆觸、惆悵的色調、少見的童話主題,讓《漁夫和他的靈魂》在書店架上顯得與眾不同。它不刻意討好童書市場,而是從另個角度切入——不能因為看似悲傷、灰暗,就擅自認定這類題材不適合兒童。卓霈欣透過獨特的選材與詮釋,為閱讀注入了一種新的可能性,獻給孩子,也獻給大人。

卓霈欣 《樹冠羞避》內頁
卓霈欣 《樹冠羞避》內頁
《樹冠羞避》內頁

 

靈魂與愛,孰輕孰重?

細讀《漁夫和他的靈魂》,便會發現不少和安徒生《小美人魚》共通的元素,同樣都有人魚、同樣在追尋愛、同樣都找了女巫用代價來換取所需。其實兩位作者在成長背景上有不少相似之處,他們同為基督教,在各自的年代亦屬於相對邊緣人物,而「人魚」這個特殊的生物形象,便十分適合來描述不被社會接受的感覺。 

只是兩個故事想要傳達的重點不太一樣。安徒生在原著情節「小美人魚變成泡沫」後,還安排了神的角色,讓小美人魚幫助足夠多的人,以變成靈魂、進入天堂。由此可知,對安徒生來說,靈魂比不一定有所回應的愛更重要。 

王爾德提出了不同的想法。他同樣提及了愛與靈魂,但他認為,人的那份愛更強大,「原版的結尾是神父感受到了這份愛,開始倡導寬恕與包容的愛。我覺得王爾德想強調的是,愛可以有多種形式,而不是宗教認為的『只能是男女之間的愛』或『身體的愛就是骯髒的愛』,他沒有以二分法來劃分道德觀。」這也是卓霈欣想以王爾德的作品進行創作的原因,裡頭包含了許多議題,像是同性戀、靈魂與肉體的關係,這些從當代的角度來看,都能有很多的思考、解讀與討論。

卓霈欣 《漁夫和他的靈魂》內頁
《漁夫和他的靈魂》內頁

 

用童話要素「三的定律」進行取捨

在卓霈欣溫柔的聲音下,是堅定而有條理的分析,不難察覺,她閱讀得多且看得透徹,才能在大量文本中進行多方比較,並在選定文本後,逐一抽絲剝繭,為繪本創作進行「減法」的設定。 

「大部分的童話故事會出現『奇幻文學的世界觀』以及『三的定律』,這兩個都是《漁夫和他的靈魂》裡有的,它可以讓角色、情節在最少的內容裡堆疊出厚度。」卓霈欣透過這兩個童話的經典元素,大膽地捨去議題之外的宗教色彩,保留原著的核心意象,以自己感受的情緒重新詮釋。 

卓霈欣 《漁夫和他的靈魂》

她在裡面安插了幾個種不同的「三」,包括——

  • 整體節奏分成送走靈魂前、中(進行式)、後
  • 送走靈魂前,漁夫找了三個人詢問如何送走靈魂
  • 送走靈魂後,靈魂回來找漁夫三次
  • 靈魂和漁夫重新合為一體後,相伴了三天的旅程
  • 還有許多畫面上的分鏡,以分割成三塊來呈現⋯⋯ 

除此之外,卓霈欣還會透過一個小技巧,幫助她在草圖階段檢視脈絡,確保「三的定律」可行,「我把畫面會出現的角色或物件畫在描圖紙上,方便我去移動、重疊、翻轉,比起用一頁一頁的筆記本來畫草圖,我可以一次看到全部的畫面,更好地掌握整體故事的節奏。」

 

光與影,都是自我的一部分

「其實我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就一直在想靈魂跟我是什麼樣的關係?目前來說,靈魂更像是生而為人的矛盾,那種跟我們不太一樣的聲音。所以在面對選擇時,可以透過自我對話去衡量每一個不同的選擇。」就像王爾德描繪的靈魂不是什麼光明正向的存在,他並沒有告訴漁夫應該做什麼或不該做什麼,而是平等地與之對話。 

這也是故事將靈魂設定為影子的原因,不僅詮釋了身體與靈魂的平等、突顯了「靈魂不代表人最善良、純真」的特質,而是和影子一樣,時明時暗,「漁夫決定要分離影子的時候,他必須要背對月光、面對影子,才可以做這件事。我那時讀到這段是起雞皮疙瘩的,覺得這一定是有經歷過好好面對自己、那種不舒服的過程,才能創造出這個故事。」 

問卓霈欣是否曾經歷過這種時刻?她靦腆地答道,自己的性格較為害羞、內向,因而錯失過很多機會,她曾試著想讓自己往社會所期待的「活潑外向」靠攏,但很多事並不是靠著練習就能改變,她變得氣餒,甚至自我厭惡。 

插畫家卓霈欣
藝術家卓霈欣用細膩的筆觸、惆悵的色調、少見的童話主題,顛覆大家對童書的印象。

直到攻讀碩士,她選擇直視這件事,做了一個名為30 Days of Shoegazing的畢業作品,談論一個身為害羞、內向的人,日常裡會不斷經歷和感受的情緒。透過這次的創作,讓卓霈欣漸漸意識到,情緒不一定代表著身體的抗拒,而是提醒她可以提前採取行動,並順應事件的發生,這讓她學會如何照顧自己的情緒,找到一個舒適自在的方式與之共存。

 

「情緒」是創作的秘密武器

原本困擾卓霈欣的「情緒感受力」,轉變成她創作的秘密武器。這個方式不僅適用於個人創作,商業合作案亦是如此。以和唱作者慈謙合作的〈日間夢 Day in My Dream〉MV來說,卓霈欣在前置作業時,會先去了解當初唱作者寫歌的原因與靈感來源,從中找出核心情緒去呈現,「在封閉的地方裡,想像力是唯一可以逃出去的存在,但在感受到非常微弱的自由之時,隨時會被拉回現實的那種提心弔膽的感覺。」 

在訪談期間,卓霈欣總是像這樣,以非常輕柔的語氣去沖淡一些較為沉重、嚴肅的議題,而畫如其人,她的作品也總是以溫柔的筆觸輕輕觸碰、療癒人們心底的傷口,讓人們在不知不覺間走入光影,安放自己的情緒,感受那股溫暖而不熾熱、靜謐而不張揚的強大力量。 

「你不見得需要經歷同樣的事,才能擁有相同的情緒質地。在描繪情緒這方面,是可以跨文化、跨語言、跨生命經歷的。」今年,卓霈欣預計會和一位攝影師合作,結合插畫與攝影,以「跨媒材」的方式來描述心境和情緒的轉變,到時又會有哪些驚喜?讓我們靜待她的成果吧!

 

喜歡創意設計?立即點擊 ☛ 插畫家簡明(James Jean)的手繪作品

 

 

 

 

追蹤我們
訂閱
優先掌握獨家活動與精選內容。一起發現不同的聲音,開拓全新的聆聽視角。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