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 x 設計 | 那些充滿創意的音樂節海報

音樂 x 設計 | 那些充滿創意的音樂節海報

文章目錄

1. 2019世界音樂節 @ 台灣2. 2018 愛愛搖滾帳篷音樂節3. 2018 Takao Rock Festival 高雄夢想中的音樂祭4. 2020 草莓音樂節5. 2021 春浪音樂節

台灣音樂節的發展自有其脈絡。從歷史悠久的「野台開唱」、催生各大知名音樂人的「海洋音樂祭」、主打重型搖滾的「山海屯音樂節」、提倡快樂簡單生活並深受年輕人喜愛的「簡單生活節」等等,到校園歌手和獨立樂團的出現,諸如張懸、蘇打綠、陳綺貞、甜梅號、Tizzy Bac、八十八顆芭樂籽、濁水溪公社等;在台灣音樂史的書寫上,音樂節無疑佔了舉足輕重的位置。

在這些以音樂及音樂人為主角的舞台上,音樂節海報的主視覺設計也是不容忽視的一環,這其中關係到音樂節的品牌故事。音樂節的海報設計講究「一擊即中」,除了要精準抓到音樂節的調性和精神,也要呈現其獨特的風格。相較專輯裝幀設計講求完整性,音樂節海報更考驗設計師對品牌與市場的敏銳度。

 

1. 2019世界音樂節 @ 台灣

 

《2019世界音樂節》主視覺海報。

 

始於2016年的「世界音樂節@台灣」,結合舞台演出、國際講座、樂舞工作坊、市集、裝置藝術等各大活動,嘉年華般的慶典邀請來自國內外極具民族色彩的音樂人,像是匈牙利「Muzsikás音樂家合奏團」和以色列中東新潮流樂團Yemen Blues等等。

2019年以「音樂頭上動土,帶眼球一起狂想」為主題,主視覺海報用手繪龐克金屬混合油彩效果呈現,來自不同國家的表演者身姿盡現女孩頭上,自由狂放,豐富多姿。手繪字體表現了音樂的流動性,女孩臉上的彩色顏料畫出海螺logo,畫面感強而和諧。

 

2. 2018 愛愛搖滾帳篷音樂節

 

由角頭音樂主催的愛愛音樂節,海報出自設計師黃家賢之手。

 

「一個愛不夠,這世界需要更多的愛。」這不只是口號,而是真切體現在愛愛音樂節的logo上——兩個交錯的愛。

出自洋蔥設計創辦人黃家賢之手,他除了曾是樂團吉他手,也獲得過金曲獎最佳裝幀設計,並入圍葛萊美獎,是全台做過最多音樂節設計的設計師。虎山音樂祭、黑鄉作樂音樂節等都是他的作品。海報以幽默的狗兒肢體語言,呼應音樂節找伴戀愛的主題。這項活動更在2016年榮獲Taiwan Design Best 100——「最佳概念表達、展覽及活動獎」。

 

3. 2018 Takao Rock Festival 高雄夢想中的音樂祭

 

 

同樣出自黃家賢之手。設計概念是將高雄在地生活的各種元素如海港、貨櫃碼頭、85大樓、海產、大大小小的音響喇叭以及大批的鯨魚呈現在畫面裡。細看會發現,每樣物件都長了眼睛,並化身成親近可愛的小怪獸,點出高雄的生命力和親和力。

 

4. 2020 草莓音樂節

 

「Hi,我也在」以3D為主要元素,跳脫以往的形式更顯音樂節的年輕定位。

 

2009年創辦至今,草莓音樂節不再只是春季音樂盛宴,更是潮流生活態度的展現,年輕人的標配。迄今12年歷史,匯聚過無數兩岸三地及國際音樂人。每一年的主視覺海報圍繞著標誌草莓,玩出各種新花樣,當中要數2020年的3D「Hi,我也在」玩得最出色。

經過多年,草莓音樂節已經成為中國青年文化的星球,旋轉的草莓星球映照出年輕一代的生活態度。一座座孤島般的草莓連接,彷彿音樂將所有人聚集,只要擁抱彼此,就不孤單。

 

 

 

 

當然,其他年份的設計也各有千秋。2015年採用普普設計風格(Pop Art),彩色背景下黑白點的草莓散發出濃厚的復古氣息;2016則向VR元年致敬,斜狀條紋鋪滿海報,以視覺錯覺來營造層次感。2018年大膽採用自由拼貼,將幾何圖形伸縮、移動、分隔、重組,誕生無數的可能。

 

5. 2021 春浪音樂節

 

 

甫於今年4月舉辦的「2021春浪音樂節·海線」,從最南端跨到最北端,選在新北市「半島秘境」舉辦。伍佰&China Blue、魏如萱、蕭秉治、持修等輪番上陣,讓人一面享受音樂同時觀賞270度海景。

主視覺海報用大量的亮色系體現繽紛春天,喧嘩的熱鬧氣息,用簡單的筆調勾勒快樂的音樂節氛圍。這次的音樂節也與藝術家Eszter Chen陳純虹跨界合作,推出不少周邊商品,像是露營帽、T恤、毛巾、帆布袋、野餐墊等。

2019年老牌音樂節「春天吶喊」遭批評變質,未能獲得補助的「大港開唱」也在2020年停辦。而如今,疫情捲土重來,各大小型展演被迫展延,等在前方的挑戰或許艱巨,但音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各大音樂廠牌持續投入資本讓音樂祭更多元豐富,我們可以預見,世界復甦後的音樂祭將又是另一場盛典,也期待在音樂以外的格式創意設計能繼續搶攻樂迷的眼球。

立即點擊  看音樂節精選片單  

追蹤我們
訂閱
優先掌握獨家活動與精選內容。一起發現不同的聲音,開拓全新的聆聽視角。
Loading